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些天,在爱奇艺上看到了一部电视剧《人生之路》,有一些感想,今天就来说一说。

01

电视剧《人生之路》源自路遥的小说《人生》。路遥写过两本最有名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和《人生》。《平凡的世界》当然影响更大,但是我一直有点抵触。它对生活细节的描写相当真实,但对主人公孙少平的处理太过理想化。他几乎有着圣人般的光环,纯洁得像白雪,正直得像钢条,没有任何道德瑕疵。

相比之下,《人生》对主人公高加林的塑造要写实得多。这本书像是《平凡的世界》的一次预演,高加林身上有孙少平的影子。但是他没有那么多理想化光环,而更像红尘里的凡夫俗子。他考虑问题明显比孙少平更现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更功利。

在电视剧《人生之路》里就看得出来:县里干部为了讨好高加林的叔叔,安排他进城当通讯干事,他对“走后门”的反应是欢天喜地;他进城后接触到了更有文化的黄亚萍,就和村里的恋人分手。这都是道德瑕疵。

高加林只是一个努力向上的普通人,有各种各样的优点,也有各种各样的毛病。相比之下,我更能接受这种人物形象,因为它更真实。在那个剧烈变化的时代,底层人物的挣扎奋斗不可能那么绅士派头,一尘不染。它一定会带有欲望的气息,有时候显得粗野,显得用力过度。

可原生态的奋斗往往就是这个样子,元气充沛,一往无前。

02

高加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当然有很物质的一面,吃好穿好,过上富裕日子。但是我觉得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要走进一个更大的世界

大约从八十年代开始,中国从闭塞走向开放,国人的眼界忽然被放大了无数倍。一个新的天地扑面而来,各种各样的新事物层出不穷,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我们现在也会碰到新事物:智能手机啊、比特币啊、chatgpt啊。但是这些东西是一点点缓慢出现的,而对八九十年代的人来说,那就像目睹一场大爆炸:彩电、冰箱、电话、公司、股票、彩票、流行音乐、霹雳舞、染发、广告、电子游戏……在一代人的时间里,这些东西井喷般地涌现出来。

这带来强烈的精神冲击,现在的年轻人也许很难理解那种震撼。忽然之间,人们似乎看到了无限的可能性。他们明白了未来可以和今天完全不同,“走进更大的世界”是那一代人普遍的梦想。这几乎是一种天启般的精神力量。

我深信,中国几十年的惊人进步,就根植在这种力量之中。

1986年,崔健演唱了《一无所有》,这首歌魔法般击中年轻人的心灵,让他们为之狂热。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它完美地隐喻了那个时代的精神状态。用现在的标准看,当时的年轻人确实一无所有,接近于赤贫,但是他们拥有一样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希望。对未来生活热切的、狂野的希望。

所以那段岁月才会充塞着沸天震地的喧哗、形形色色的奋斗。有的年轻人坐几十小时的绿皮车到广州淘金。那里的服装市场创造着一个个财富神话:

有的年轻人彻夜排队,等着买进股票认购证。他们深信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还有更多的年轻人南下打工,寻找机会,而他们之前几乎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乡:

与此同时,也有人在追求更加形而上的东西。比如这个三十岁的年轻人尝试用前所有未的写法创作一部新小说《黄金时代》:

而这三个年轻人在红磡体育馆举办了演唱会。他们试图开启中国的新摇滚时代:

像这样的故事可以无限举例下去。在这些故事里,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有人默默无闻。但他们都属于那个意气风发的时代。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人生之路》里的高加林。他一心想走出高家村,这不是简单的利害盘算,而是大时代的风气。

他们是出走的一代青年,有的是在肉体上出走,有的是在精神上出走,走出父辈的世界,走向更大、更广远的所在。

03

当然,我们不能过度美化那个时代。跟今天相比,它更贫穷,城乡差距比今天更大,社会环境也更不安全。你要是穿越过去,估计不会喜欢,光旱厕这一条你就未必受得了。但是它确实有一种奇特的活力,就好像大家忽然吃了神奇小饼干一样。

在《乱世佳人》里,白瑞德曾这样评价过南方重建时期,“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人人失去一切,重新来过,就靠一个脑子一双手来奋斗。 ”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无论在什么时候,大家拥有的资源毕竟不一样。但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多少有点像白瑞德口中的世界。新事物太新奇了,大家都没有经验。什么是机会,什么是陷阱,很难判断。这个时候,自助者天助之。资源差异还是很重要,但眼光和勇气往往更重要。

真正经历过八九十年代的人,才能理解那种狂野的变化。原有的经验几乎完全失效,未来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近几年年轻人流行“考公”,觉得这是最安全的出路。在我小时候,其实也有“铁饭碗”的说法。可那些捧铁饭碗的人,最终未必收获自己想象中的安稳人生,而那些南下北上、相信个人奋斗的边缘人士,往往活得游刃有余。最后中国走出大风暴,进入高速增长期,主要靠的也是他们的力量。

相信奋斗、相信创造、相信进步,可能就是那个时代教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东西。

《人生》写于1982年,那个时代刚刚拉开序幕,路遥也不知道高加林的未来,所以只好停在一个“不是结局的结局”上。电视剧《人生之路》把故事拓展到了后来的年代。从预告片上看,他先去搞了写作,又去搞了创业。这也符合时代背景。王小波说过当时有追求高远的“伟大一族”,高加林这种人不属于“伟大一族”,而属于“奋斗一族”。他绝不可能认命,一定会随着时代浪潮去折腾。

我们在回忆中会浪漫化那个时代,其实它没那么浪漫,也充满了坎坷挫折。上到整个社会,小到个体,都栽过很多跟头。但好在它的容错率很高。大家不断栽跟头,但也不断试错,不断调整。这就像一群蜜蜂在开口瓶里乱冲乱撞,它们当然会不断碰壁,但最终它们总能突破瓶颈。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失败的不容忍。

高加林没有成为文豪,没有成为大企业家。他最终还是一个普通人,而且也就应该是个普通人。《人生之路》讲的不是大人物的传记,而是奋斗者的缩影。但无论如何,高加林终究还是成功的。他和时代一起汹涌向前,来到一个更大的世界。

在《人生之路》的背后,是一个喧嚣的大时代;在高加林的背后,是无数个普通的奋斗者。这些年轻人相信有一个不同于眼下的未来等着自己。他们想要见识未曾见识过,体验未曾体验过的。他们相信生命不是苟活。

而高加林只是其中的一个微小的代表人物。

04

当然,今日的世界跟当年已迥然不同。那个时候的社会就像处在青春期,荷尔蒙疯狂分泌,充满活力,躁动不安。现在它已经告别了青春期。社会更加富裕,更加有序,但机会窗口随之也变小。肆意生长的阶段已经永远过去了。现在的年轻人很难像当年一样,抛开一切,闯入未知的命运。我们确实也很难这样苛求。

但是,对生命的热诚不会消泯,也不应该消泯。是年轻人奋斗的热血拖拽着中国走到今天,以后恐怕也还是要靠它,才能拖拽着中国走向未来。

回过头来看,高加林这样的人物形象就像是一座纪念碑,纪念那个贫穷、粗糙,但是充满梦想的年代。它不断提醒我们,年轻人的心曾像天一样高,血曾像火一样烫。他们的眼睛曾注视着无限广远的天地,为之怦然心动。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5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