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李敖去世了。


按中国人的习惯,好像死者为大,不该说什么不敬的话,但我觉得李敖自己恐怕对“死者为大”这个说法都会嗤之以鼻,我们好像也犯不着太自作多情,说实话就好了。


真要说实话,我就想说说我的困惑:那么多人说李敖的文章如何如何好,可到底好在哪里?我真是没看出来。


可能这和年代印痕有关。只有在某个特殊年代读到李敖的文章,才会觉得特别好。过了那个年代,就会觉得奇怪:好在哪里呢?


这有点像柏杨。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我少年时候特别爱读,觉得简直写的太好了,文章居然可以写的这么有趣?现在再读,甚至会觉得有点尴尬,尤其是动不动来个”呜呼”,真的让人很不舒服。


我少年时代没读过李敖,也就一直没看出他的好来。在我看来,单论文字的话,他写的挺一般的,匠气多于灵气,也完全没有创出一种文体,不要说跟鲁迅比,就是跟王朔、王小波他们比也是不如的。鲁迅的书我可以一读再读,但是我不相信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反复读李敖。


李敖真正优势是他阅读量大,对资料的掌握比较好,还有斗志昂扬,但无论是思想上还是问题上,都没有什么独创性。要说当大师,我看还是算了吧。


至于“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这就是个笑话嘛。




但是李敖对这句话自己信不信呢?


我觉得也信,也不太信。


这个有点像一个试探,就像人借酒遮脸的时候,借机胡说八道一些话,进可攻退可守。你要是当真话听,那就是真话,你要是当酒话听,他就打个哈哈过去了。


人家是以酒盖脸,李敖是以狷狂盖脸。你要是当成狂人浪语,那他就当个浪语,你要是点头同意,那他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了。


凡是以狷狂盖脸的人,往往都没有一个真正坚守的是非观。


李敖后二三十年的言论,好多人叹息他晚节不保,是老糊涂了。其实我觉得并不是这样。老了老了,人是会变得保守或者固执,但是没有谁会在价值观上发生真正的翻转。李敖看着翻转了,其实都是表像。真实的原因可能是:他根本没有一个真正的价值观。


他不在乎价值观。他只在乎自己。


这就是所谓的才子。


中国的才子一直就是这个样子啊。


中国是有这个传统的,就像李白。


李白就是个天字第一号的大才子。他脑子里就没什么价值观,没有什么特别坚持的是非观念。


李白全部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紧紧围绕着一件事:李白这个人真了不起啊。


其他的东西在他脑子里也有,但是分量很轻。如果李白的精神世界的版图有中国这么大,那么什么价值观什么其他人,在里头占的分量最多有海南岛那么大。


安史之乱爆发了,李白啥态度?


李白说“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意思他一出山就能平定叛军。狂妄是挺狂妄,但立场也是有的呀。可是一转脸他就又说:“颇似楚汉时,反复无定止”,觉得叛军也好,朝廷也好,哪有什么对错?


所以他是没有固定立场的,只要能让他显得牛逼就好,除此之外就都无所谓。他要是被安禄山抓了,当然也就投降了,反过来就会幻想着替安禄山一举灭了唐朝。


只有一件事会让他立场坚定,那就是自己被欺负了。


要是李隆基没有对他以礼相待,反而把他关起来个十年八年,那李白肯定会猛捧安禄山,“圣人起幽燕,挥戈下长安,独夫窜西蜀,黎庶尽开颜”,说不定还会移民到东北呢。



李敖是才子,而柏杨不是,这是两个人的本质区别。


柏杨的才具我觉得多半是不如李敖的,知识面恐怕也差得很远。但是柏杨有一个很坚定的价值观。


现代人读他的书,也许会觉得有些浅,也有些偏激,但是你会感受到在那些文字背后一颗对家国、对人世的执著感情。他坚信这个世界是有对错,有是非。这些对错、这些是非并不是由他个人一时境遇所决定的。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李敖晚年的言论。


因为他是有坚定价值观的。而才子往往是没有什么坚定价值观的,他的价值观就是自己。




我记得看过一句话,谁说的忘记了。这句话说“人一以才子自居,便不足观。”我觉得这话说得挺有道理的。


李敖对自己的期许当然比才子还要高,但是在我看来,也就是才子念头的升级版。说到底还是古代才子一族。


人一入才子族,就忍不住搔首弄姿,做出种种自恋样子,恋爱交际时也会有不少丑陋不堪之处,然后又觉得这是风流,或者是小节。


有人拿鲁迅和李敖比,你能想象鲁迅老了以后,会写一本书,把自己叫大师,然后编个小姑娘来崇拜自己吗?这个场景不光读者想象不出来,鲁迅自己写着写着,恐怕会恶心得把盲肠都吐出来吧?


当然了,才子也有可爱的一面,比如天真。


李白就很天真,天真到了没心没肺的地步。李敖呢?我觉得可能也是天真的。那种狷狂里有一种婴孩式的天真,就是觉得这个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


———————————

苹果用户打赏二维码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4篇文章 13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