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于那封奇特的道歉信,还是再说几句吧。
 
因为在我看来,这个事情实在是太意味深长了。中国最好的人文大学,它的校长告诉大家“质疑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这件事真的说明我们的教育现状是多么可怕。
 
 
中国字那么多,《实践论》里没有收全,《史记》又很少出拼音版,把“鸿鹄”念错了,也不是什么大事,本来道个歉也就算了。林校长也确实道歉了,可是这个道歉反而把问题弄得更大了。
 
大家可能觉得北大校长一定得人文素养很好,文字功底不错。说句实话,确实不一定。校长就像军队的元帅,不一定要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有斩将夺旗之能,关键是要有胸怀,有格局,有识人之明,有对教育事业的战略眼光。
 
可是看这封道歉信,我觉得这方面的缺陷可能更明显,问题远远大于念错个鸟名。
 
 
道歉信里也说了,“文化大革命开始时,我小学五年级,几年都没有课本,老师只是让我们背语录和老三篇。我的中国近现代史知识,最初都是通过读毛选和后面的注释得到的。”可是林校长就没有多问 一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相反,林校长最好却强调:“焦虑与质疑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未来的脚步。能够让我们走向未来的,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
 
还有哪个时代能比林校长年轻时候的中国,信心更坚定,有有勇气?
 
那个时候可是要解放全世界三分之二受苦受难的人民啊。那个时候可是要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啊。那个时候可是要横扫一切害人虫啊。
 
要说共同的价值观,那个时候,就算是被批斗的人,被打成地富反坏右的人,恐怕也很少有不认同这个价值观的,最多觉得自己是被冤枉了,是组织一时疏忽,但是有几个人觉得地富反坏右不该批斗呢?
 
可这么有信心,这么有勇气的时代,又没有质疑来阻碍迈向未来的脚步,那怎么就连个鸟名都念不对呢?怎么就弄得“教育几乎停滞”呢?
 
不正是因为缺乏质疑,贬低质疑,不允许质疑么?
 
 
这封道歉信用了很大篇幅说自己被时代耽搁了,却根本没意识到是什么造成了那个状况。
 
前半部分诉苦,后半部分缅怀,前半部分说生病了好可怜,后半部分说吃药有害,前半部分说掉坑里摔断过腿,后半部分说跳坑里能捡到九阳真经。
 
我觉得这封信里最说明问题的一句话就是:
 
一分为二、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等等,这些概念都滚瓜烂熟,也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思想观念。
 
 
焦虑当然是有价值的,质疑当然也是有价值的。
 
没有有经历过质疑的信心,越坚定越勇敢,就越容易通向灾难。所有有价值的事物,所有有意义的思想,如果没经过焦虑的考验,没经过质疑的筛选,都无从产生。大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会质疑,它怎么会创造不了价值呢?
 
从大处说,每一个伟大的发现几乎都源于一次伟大的质疑。往小处说,在林校长熟知的文革时期,年轻人心中哪怕稍有质疑之心,稍有焦虑之情,是不是就会对批斗有一点点抵触,对受害者有一点点同情,哪怕少侮辱别人一句,少抽别人一皮带,减少一点人间的痛苦,怎么就没有价值,怎么就不能创造价值?在更早的大跃进的时候,哪怕心中稍有一点点焦虑和质疑,少报一点点产量,少炼一点点钢铁,多留一点点粮食,也许就能救几条人命,这怎么就没有价值,怎么就没有创造价值?
 
更何况,一个知识分子对“质疑”这个词应该有本能的尊敬,本能的高度评价,因为任何知识系统的更新都是建立在质疑前人的基础上,它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的根本,即便是口误也不该说出“质疑创造不了价值,反而会阻碍我们迈向进步的步伐”啊。
 
 
我上篇文章“中国真正的科技瓶颈,根本就不是芯片”里说,中国科技最大的瓶颈不是芯片,而是教育。中国最高学府的校长写出这样的道歉信来,再次加深了我这个认识。中国孩子,从小在家里被教育要“乖”,在中小学被教育要“听话”,在大学被教育说“要坚定,不要让质疑阻碍了自己面向未来的步伐”。
 
他们一辈子都要被当成傻子对待么?
 
说我们要崛起,我们要振兴,难道靠这些还没学会质疑就已经学会坚定的乖乖仔来振兴么?
 
北大培养的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未来的精英,如果连精英们都用这种方式来培养,我们能有什么样的未来?
 
也许我们只能庆幸,现在西方还接受中国学生去留学。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6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