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夜。
黑夜。
漆黑的黑夜。


嬴政站在丹墀之上,冷冷地看着面前这个人:你叫荆轲?
这个人道:是。
嬴政道:你不该来的。
荆轲道:可我已经来了。
话音刚落,荆轲手中已经多出了一柄五寸长的匕首。
嬴政道:好匕首。
荆轲道:确实是好匕首。


嬴政从腰间缓缓抽出一柄长剑,剑身黝黑,但是剑尖上却闪着一点寒芒。嬴政道:此剑乃海外寒剑精英,吹毛断发,剑锋三尺三,净重六斤四两。


荆轲道:好剑。
嬴政道:确实是好剑。
荆轲道:可惜再好的剑,也不过是一把剑。
嬴政道:剑就是剑。
荆轲道:能杀人的剑,就是好剑。
嬴政道……


两个时辰后。


荆轲道:剑可以杀人。
嬴政道:没有剑也可以杀人。
荆轲道:这确实是一把好剑。
嬴政道:……要不咱们动手吧?

 


 

这是古龙版的刺秦。

 

 

荆轲已经练就了轩辕神功,又尽窥燕国摩天崖石壁上的武学秘奥,武功之高,实已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而秦舞阳已得到樊于期的毕生修为,内力之强,震古铄今,两人联手,三百盾牌手如何阻挡的住?

 

秦舞阳东一幌、西一斜,便如游鱼一般,从长矛手、刀斧手相距不逾一尺的缝隙之中硬生生的挤将过去。荆轲则左手连伸,抓住秦兵的胸口背心,不住掷出殿外,右手持匕首连刺,身形飘忽,直如鬼魅也似,所到之处,当者披靡,无人能抵得住他一招半式。


转眼之间,荆轲已经逼近嬴政所在。他忽地借力使力,飞身跃出,半空中匕首便向嬴政头顶刺去。荆轲只以为这一击之下,嬴政断无幸理,不料变生不测,不想嬴政身形却忽然向后飘出一丈左右,便如一团黄色的影子一般,端的是迅捷无比。嬴政抽出腰间长剑。长剑出鞘,竟然声震殿宇。原来嬴政潜运内力,长剑出鞘之时,剑刃与剑鞘内壁不住相撞,发出巨声。


荆轲一愣,道:“你……”
嬴政仰面大笑:“没有想到吧?我当年也失足掉到山谷里去过,吼吼吼吼吼……”

 


这是金庸版刺秦。

 

 

荆轲站在嬴政面前。


荆轲道:“我有一招剑法,叫十步一杀!”
嬴政指着墙上的两个大字:“可你认不认得这两个字?”
荆轲看了两个字后,大惊失色:“天——下?”
嬴政目光炯炯地望着远方:“你杀吧!可你杀我的时候,也要想想着两个字。”


荆轲倒吸一口凉气:“我从这两个字里,看出了武学的最高境界。”
嬴政背着手,深沉地望向宫外,望向秦国的天空:“你悟了。武学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杀!”
荆轲震惊道:“就是不杀?”
嬴政道:“不杀——就是和平!”
荆轲震惊道:“不杀——就是和平?”


嬴政走上前,握住荆轲的手:“对。不杀,就是和平!”
荆轲紧紧握住嬴政的手,也望向秦国的天空,喃喃道:“不杀,就是和平……”
两人目光碰在一起,双手紧紧相握,眼角闪着晶莹的泪水。
荆轲深情道:“大王……”
嬴政深情道:“公公……”

 



这是张艺谋版刺秦。

 

 

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乃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这是司马迁版刺秦。

 

 

 

 

现在测一测你的品位:

哪一个版本好?


爱装酷的可能会喜欢古龙版,爱热闹的可能会喜欢金庸版,爱智障的可能会喜欢张艺谋版。但是对文字稍微有点讲究的人,肯定会觉得——
当然是司马迁的好!


司马迁的刺秦没有一个字的废话,快速的短句一个连一个,就像一连串电影镜头。你仔细把这段话默读一边,就会发现司马迁没有特意渲染,那种让人喘不上气来的紧张感觉就一下子出来了。
最后镜头忽然定格,是一个失败的英雄倚在柱子上笑骂。


张艺谋导演品味独特,不说也罢。要说金庸和古龙,他们也许能写出这种英雄末路的感觉,但还是需要大段大段的情节铺垫,金庸才能写出萧峰自尽前“教单于折箭,六军辟易”的悲壮感。

而司马迁呢?用短短几百字就写出来了,而且看着又是那么真实。读读《项羽本纪》,读读《李将军列传》,读读《信陵君列传》,那都是神级的文字。


司马迁的《史记》是一本奇书。这是一本历史书,但是里面却有壮烈的英雄气,有飘逸的侠气,有愤怒的豪气。中国一部二十四史,都是跪着写成的,只有这本史记,是站着写的。在司马迁之后,中国再也没有这样的历史书了。


如果你要读中国历史书,你应该读三本书:《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如果只能选两本,那就选《史记》和《资治通鉴》。如果只能选一本,那就选《史记》。
如果你要读中国古代散文体作品,你应该读三本书:《史记》、《庄子》,《世说新语》。如果只能选两本,那就选《史记》和《庄子》。如果只能选一本,那就选《史记》。


没人能把古汉语这种文体写的这么好,没人能把一部历史书写的这么好。


司马迁是一个历史和文学方面的奇人,他就像武侠界的东方不败,航海界的郑和,科技界的蔡伦,特务界的魏忠贤,给自己所在的行业树立了一个标杆。

 

 

但是对现代读者来说,《史记》有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它是一部两千多年前的书,太古老了,很多篇章确实不太好读。

比如我随手从史记第一卷里挑一段:


敬道日出,便程东作。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申命
羲叔,居南交。便程南为,敬致。日永,星火,以正中夏。


有点发懵吧?
是不是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一下子掉了一个台阶?


那怎么办呢?
对于古文水平不是特别好的读者来说,其实读《史记》的最好入门办法就是读它的现代文译本,否则频繁查阅注释,一般人很难坚持下来。

但是这个译本一定要好,千万不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白话本XXX》。

说到底,无论是读,还是译,对这本神级作品,都要有一份敬畏之心。

 


下面就是最重要的环节了。


我要向大家推荐这套白话文《史记》。


推荐它有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是它的译本足够优秀。
这是一部来自台湾的书,是台湾学术界的一个系统工程。
1970年代末,在台静农的倡导下,台湾14所院校的60位教授,花了两年时间,把《史记》一个字一个字的翻译成现代文。它的出版在当时也算是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出版后在台湾也畅销了数十年之久。

整个译本文字流畅典雅,保持了司马迁文字中飘逸的侠气、凝重的悲壮。

 

 

第二个理由是它有上千幅图片,包括大量的地图。
阅读《史记》这种历史书,没有大量地图的话,看的话真的会在云里雾里。


第三个理由是它篇幅和价格都适中。
大家都知道柏杨先生用了半辈子翻译了一套《资治通鉴》,翻译得当然也很好,但问题是篇幅太过浩大,能塞满半个书橱,很少有读者能坚持下来。

但是这套白话史记只有三本,每天读两篇的话,一两个月就能轻松读下来。像我这样有大量阅读习惯的人,三四天就可以读完。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7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