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在大约十年前,我坐过好一阵顺风车。
当时是在网上发帖子,搜帖子找到的顺风车。我没见过对方,只从帖子里知道对方是个男人,自称是个像我一样的小白领。但我也没法鉴别他说的是真的假的。即便他说的是真的,我也不知道对方是个络腮胡子的大汉,还是一个瘦弱的眼镜男。也没多想什么,就高高兴兴的去坐车。
结果是个瘦弱的眼镜男。他最心爱的话题就是骂中国的油价太贵,害得他一个大好金融界白领,还要在网上发帖拉客。我当时也没车,对油价没感觉,就觉得他老唠叨这个,挺烦人的。
 
当然,可能因为我是男的,所以太为自己安全担心。钱没什么好抢的,钱包都给他也不值什么。至于色,把一个男工程师拉到荒郊野外强奸,这个我还真难以想象。
但是,我周围的一些女性也坐顺风车,因为去公司的路确实太远了。她们也都是在网上看帖子找的。过了几年好像有顺风车的QQ群,但当时好像主要就是靠帖子。我没问过她们害怕不害怕,但好像也不怎么害怕,至少没怕到不敢坐顺风车。
 
那么当时安全么?我觉得未必。大家不知道害怕,主要还是因为当时网络不够发达,就算有一些恶性案件,也不会被整个社会注意到。
 
 
乐清事件后,我在网上也搜了搜数据,想对比一下当年和现在的顺风车犯罪记录,但没有查到权威的数据。滴滴平台上发生过的案件网上有一些数据,但是当年的数据完全不可考了。所以我只能从理论上去推演一下。
 
从好的一面看,顺风车平台的产生很可能减少了一些犯罪。
就像最近发生的案件,破案都很顺利,因为交易毕竟在平台上登记过,通过平台一定能查到线索。除了少数亡命之徒,就算蓄谋奸杀别人的,也不太会选择通过平台交易来谋杀小姑娘。
倒是以前的顺风车可能性大一些,因为是私下交易,没有任何记录。
 
但也有坏的一面,顺风车平台可能又增加了一些犯罪。
坐顺风车的人,因为是私下交易,搁到以前也许会更谨慎一点。小姑娘看见开车的是一脸凶相的大汉,可能就不坐了。但有了滴滴平台,她们会有一种安全感,一脸凶相又咋地?你还敢开着滴滴的车杀我?但是可能就被杀了。
 
这两个因素哪头大,哪头小,我没有数据不敢瞎说。
但是有一点我觉得是有把握的,那就是:只要还有人坐顺风车,那么有平台就比没平台好,有多个平台就比有一个平台好。
有平台了,我们还有让它去改的机会。
它不改我们可以有选择别的平台的机会。
 
可是没有了平台,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让顺风车变得安全。
 
 
滴滴在这件事里当然有极其严重的责任。
 
它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客服的反应如何麻木,而是它根本没有一套针对恶性案件的处理机制,好像还是靠随机反应。而且它居然没有和警察的协调通道。这个是出乎我预料的,恐怕也出乎大多数人预料。
淘宝没有这样通道,可以;美团外卖没有这样的通道,也可以;但是滴滴打车不可以。
因为顺风车也好,出租车也好,都是把两个陌生人放到一个封闭空间里,这本来就是一个容易出事的场景。这么大的平台按理说当然应该有一个报警的绿色通道,可是居然没有。
 
还有一个大家都提到过的“原罪”,那就是滴滴高调宣扬顺风车的社交性,甚至做了带情色暧昧宣传。
 
说到顺风车的社交性,说实话这个本身是不可避免会有一点。就像大家看美国年轻人在大路边翘大拇指拦车,过路车也是会看这个人长得顺眼不顺眼,有没有威胁性。怎么能更容易拦到车呢?常见的段子就是派一个小姑娘去拦车,拦下来以后糙汉们才从树后面钻出来。
但是作为一个交通平台,你不能把陌陌的活儿给抢了啊。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你是把两个陌生人放到一个封闭空间,而不是放到一个咖啡馆。这个时候,强调社交性甚至情色性,对顾客来说是一种危险。
 
 
那滴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当然是为了快速发展,为了收益嘛。大家说这是资本之恶嘛。
 
但是关于资本之恶,我还要说两句。什么叫资本之恶?不是说资本家不把人民群众的安全性放到第一位。资本家不是人民群众的妈,他们不会把群众的安全性放到第一位,除非影响到了资本收益。
 
上世纪70年代福特公司出过一个事情。
福特公司推出了一个轻便省油的款型,叫Ford Pinto。这种车售价2000美元,销售得很好。但是后来大家发现有问题。有对母子开着这个车,跟人家追尾了,然后当场爆炸。为什么追尾了就爆炸呢?是因为油箱跟后轮的轴承挨着,所以就给撞爆炸了。
经过调查发现,福特公司早就知道这个事儿。这个情况也可以解决,就是把汽车召回,然后加一个11美元的塑料挡板,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请了数学家去算这个出事概率,发现概率并不是特别大,付赔偿金比召回汽车要省钱。所以他们就隐瞒了这一事件。死人就死人,我们赔呗。
 
看了这个事儿,我第一反应跟大家一样:福特公司这些资本家真邪恶啊!
但是这事儿不能反过来想。
其实很多产品都有安全性问题,飞机会掉下来,汽车会控制失灵,轮船会沉没。其实大部分安全问题都可以解决,不过解决的成本可能太过昂贵。我以前做过好多年工程师,我完全理解设计中的成本问题。你要是舍得不断加安全措施,那么很多产品安全性确实能再上一个台阶,但是那个价格可能要提高好几倍。
问题是:这么贵的东西,顾客愿意买么?
 
就像你买车。
其实你要是买一个几百万的车,它的安全性肯定比十几万的车要好,你为什么不买呢?因为你买不起嘛。那么我要是一本正经的质问你:“你为什么不对你的家人负责?难道家人的安全性不值几百万么?”那你会摸着钱包,无言以对。可就算是你倾家荡产买了个更安全的汽车,那其他的消费品呢?
 
你可以说我这是为资本家洗地,但问题确实是这样:资本家就是要在产品安全性和性能价格之间做平衡。你的安全性它会考虑,但只是考虑的因素之一。你的安全性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被牺牲的。
你自己其实也是这样,你也会在安全性和性能价格之间平衡,你也是会牺牲一定程度的安全性。
社会的进步,就体现在安全性越来越值钱,在平衡里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说白了,就是人命越来越宝贵。
 
资本之恶,不是恶在这里。那么恶在哪里呢?
 
资本之恶,首先在于欺骗。
你可以不足够安全,但是你要让我明白这种不安全,然后把选择权交到我的手里。你不能够给我营造一个虚假的安全气氛,然后塞给我一个杀人犯。
而且欺骗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不负责任。各种推脱,各种低效,各种不承担代价。
 
资本之恶,还在于它让你没有选择。
店大欺客的事情是会发生的。但是自然竞争产生的垄断还好一点,最可怕是和公权力连接在一起的垄断,因为前者可以被消费者的选择打破,后者无法打破。
如果滴滴像中石油一样,是一个国营平台,那我觉得恐怕连声讨都很难,遑论改进,遑论取缔。
 
 
还是说回到顺风车。
现在好多人在说“取缔滴滴的顺风车!”,这听着很解恨,但是取缔了之后怎么办?
 
如果有一个新的平台,比如美团打车,把顺风车业务接管过来,这没有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了任何顺风车平台,那需要打顺风车的人怎么办?这个需求不会消失,那大家只能回到以前发帖子或者QQ群,微信群来找车。安全性只会变得更坏,而且连改进的途径都没有。
 
而且恐怕连关注度都会降低。就像乐清这件事,如果不是因为有“滴滴平台”这四个字,就是一个孤立的顺风车杀人事件,会有这样的关注度么?
这次事件是一个改进的契机。很多制度都是靠这样的公众事件去推动的,我们要是把它变成一次无意义的宣泄,那这些血才是白流了。
 
 
最后,顺便说一下张洲的问题。
 
网上很多人要求法办张洲,我觉得这个要求绝对是错误的。张洲发的微博信息看来是假的,但是我们没有证据证明他故意造假。
看到那个女生的QQ截图,大家的第一反应差不多都是警察不像话,不提供车牌号就不给立案,让女孩自己去查车牌号,这完全是不作为嘛。张洲的错误在于话说的太满,太绝对,但并没有本质上的错误。
 
后来各方面提供的情况推翻了这个说法。但是在当时,我们看不到这些情况,张洲去质疑警方,并不算错误。后来警方澄清后,这个质疑就被推翻。
一个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断有新消息出现。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大家会有一些错误的质疑,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公共事件就应该是这种质疑-澄清的互动。
 
我们可能说:为啥不等情况清楚了再说话呢?
可什么时候是算是彻底清楚了呢?
再说,如果初期都不发言,这个事情又怎么会一步步发酵呢?
 
如果我们惩治了张洲,那么以后出现了类似事情,舆论该怎么办呢?谁也不能担保目前的信息是准确的,那谁还敢说话呢?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7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