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视频。

 

采访者在瑞典街头问行人:

去年,难民涌入瑞典,你怎么看啊?

瑞典接收难民和无人陪伴的儿童,好事还是坏事啊?

几个瑞典路人很正义地说:好事呀。我们应该照顾那些有需要的人呀。

采访者又问:

你会考虑让难民在你家里住吗?

那几个瑞典路人又很正义地回答:会的。应该会的。为啥不会?

 

这个时候采访者忽然拉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壮汉:

他叫阿里。他需要一个家。你能带他回家么?

瑞典路人画风陡变:

唔,这个那个,那个这个,今天不方便,我家里没地方,今天不行,我还有事blahblah。

是不是很打脸啊?

是不是看了大快人心啊?

是不是一下子揭开了白左们虚伪的画皮啊?

 

但是,这个视频要传达的意思,完完全全是错误的。

 

02

 

这个视频是剪辑出来的,我们没法知道有多少人给了相反的答案:“不,我不能接受难民住到我家里来!”我们也没法知道采访者有没有提供诱导性的问句,但是一个人面对摄像头,确实很容易会展现自己更美好的一面。

面临一连串设计好的话术时候,人们是可能会唱高调的。这确实是人情之常。

但关键问题不在这儿。

 

你问人家:“你会考虑让难民住你家么?”

他说:会啊。                                                   

可这不意味着他会让任何一个难民住进自己家啊。

说句难听的,不要说接受难民,哪怕领养一只流浪猫,也会挑选一下吧。

这时候你拉一个他完全陌生的壮汉过来,他退缩了,这虚伪么?

如果这是虚伪的话,我们对人性要求的实在太高了。

 

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瑞典政府征用了很多公共设施,包括酒店,包括体育馆去容纳这些难民。但还是不够。

 

有些瑞典富人甚至把自己度假的别墅都暂时捐献出来了。但还是不够。

所以瑞典有不同的网站去做牵线工作,比如refugee welcome sweden。它们把愿意接纳难民的人,和缺少住处的难民匹配起来。我不知道最后成功的总数有多少,但我看到有的网站宣布它自己已经成功匹配了将近两千个家庭。

 

这种匹配这是一个很复杂的工作。人和人住在一起,当然要考虑能不能想出的问题。这就有点类似于相亲。比如有的家庭可能更倾向于接纳单身的,有的更倾向于接纳夫妻,有的想接纳一个文静的,有的想接纳一个合群的。总之,要双方彼此都认可对方。

所以有人甚至专门去开发算法,要把这种匹配做到最快、最安全、效率最高。我翻了翻那个算法,数学工具还挺高深,我没看懂。

事实就是这样,很多瑞典家庭确实把难民领了回去。

 

可你半路上拉住一个瑞典人,然后问他愿不愿意把一个叫阿里的人领回家去,看到别人窘迫推脱的样子,就洋洋得意。

这到底是谁更让人恶心呢?

 

03

 

就算那些口头上赞同接纳难民,但根本不想领难民回家的人,他们虚伪么?他们当然不是虚伪。他们可能最多愿意多交点税,让政府出面安排这些事情。这已经非常难得了。

国内很多网文讥笑这些瑞典“白左”,说他们口头上大方,其实是把事儿都推到别人头上,何等虚伪!

 

当政府花钱安置这些难民的时候,那些税收里没有他们的钱么?

瑞典每年对外援助占GDP总额的1.12%,这个比例是美国的5倍以上,那些援助里没有他们的钱么?

瑞典国家开支是透明的,他们难道傻到不知道那些款项里有自己的钱么?

当社会治安出现恶化的时候,他们没有同样承受增加出来的风险么?

 

你可以指责他们捆绑了那些不愿意这么做的人,你可以说这是霸道,但虚伪又在哪里?

瑞典人并不是虚伪,只是天真。

就是这么简单。

 

04

 

当然他们是天真的。

当年他们簇拥在火车站立,举着标语,带着饮料和食物来欢迎难民。他们没有意识到这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在历史上,瑞典曾经多次大规模吸纳过难民,包括二战后犹太人,包括波黑战争后的波斯尼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这些吸纳都是很成功的。就连波黑战争中跑出来的穆斯林难民,也大多成功融入进了瑞典社会。

有人统计过十年后那些难民的就业率,发现和当地瑞典人相差无几。他们跟本地人一样,也为社会工作、纳税,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但是这一次瑞典人面对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群,他们受教育程度要低得多的多,而且他们宗教情绪总体更强烈。

他们跟瑞典人不是一类人。要融合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而且谁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

 

 05

 

西方左派确实有一个很深的错觉,那就是迷信多元化。

他们深信不同的文化各有各的价值,社会要尊重所有这些文化的价值,不偏不倚。这是错误的。一个社会能够维持多元化,是基于这些多元化的东西有一个共识做基础。

有一个共识做基础,多元会给社会带来活力。

没有一个共识做基础,多元会产生撕裂效应。

 

西方人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

因为他们的文化多元论是在西方内部产生的。他们忽略了这些多元背后的共通性和相似性。一旦有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闯进来,他们还用这个多元论去套,就会格格不入,最后会产生很大的问题。

右派们没有被“多元论”糊弄住,捍卫西方文化的古老价值,坚信“不承认自由的文化,我们也就不承认其自由,不承认平等的文化,我们也就不承认其平等”。

在这一点上,他们绝对是正确的。

 

瑞典人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比如最近他们就通过了一个法律,否认掉童婚的合法性。

外来移民中,未满十八岁的婚姻,一律不予承认。任何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之类的托词,统统失效。

 

06

 

瑞典因为移民,确实出现了很大问题。几年下来,在民调中,表示“绝对”愿意帮助难民的人,从54%掉到了30%。更多的人选择了“maybe”。

极右翼的瑞典民主党崛起了。

有人开始大规模抗议移民政策。

两张图片对照着看,确实很让人感慨。

原因也很简单:瑞典人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过高估计了难民的素质,也过高估计了自己的善良。

 

但还是有人坚持继续接纳难民。有个瑞典人给出的理由就是:如果让他们留下来,确实会给瑞典增添一些麻烦和危险,但让他们回去,他们可能会死掉。所以权衡一下,还是应该让他们进来。

 

我不认为这是虚伪,也不认为他是在表演爱心。

我认为这就是善良,发自内心的善良。

虽然可能是太过天真的善良,虽然可能是因为天真而很容易损耗的善良。

没有经历过太多黑暗,所以才会有这种天真的善良。

 

07

 

我并不觉得这些天真的瑞典人就是对的,如果我是瑞典人,我很可能会投票反对这种天真。

但我对这种天真有一种尊敬。

 

我不知道为什么国内网络上对他们有这么大的厌恨,看到那段视频大家又会有如此的快意。

 

好莱坞灾难电影里经常有这样的桥段:

大家躲在一个房子里,这时候外头砰砰砰有人敲门,helphelp

有人就会说:把门打开,让他进来。

有人就会跳起来说:不行!万一进来坏东西呢?

然后,有可能会救一个人,有可能会进来坏东西,害死大家。到底是哪种结局,就看导演的心思了。

 

当然开门不一定是对的。这个时候当然要权衡,权衡“救一个人的价值”和“放进坏东西的风险”。

但问题在于,很多国人嘲笑白莲花,嘲笑傻白甜的时候,似乎从来没意识到:

站在外面敲门的,也可能是自己。

 

08

 

其实我们敲过门啊。

在历史上看,我们真的敲过门的啊。

有人为我们打开了门。

没有风险么?没有麻烦么?

怎么可能没有啊。

怎么可能啊。

 

09

 

我不明白为什么国内有那么多人,用那么厌恨的语言去骂那些瑞典白莲花。那些瑞典人的选择可能是危险的,可能是错误的。他们的移民政策很可能需要大幅度修正。

但如果这个世界完全没有这种人,没有这种看到呼救就坚持要开门的人,如果这个世界全都是我们这些嘲讽“你弱你有理?”的聪明人,我不相信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好。

 

而且我觉得有件事情很奇怪。

好像在我们这里所有人都是在门里头的人,所有人都是被不讲理的弱者占便宜的人,所有人都是活在时代大潮里的人。

我听到的都是他们的声音。

那些没有这么幸运的人,他们在哪里呢?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7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