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吴阿萍事件里,有一个引人注目的细节,就是她不仅供奉了几位日本战犯的牌位,也供奉了美国传教士魏特琳。

那么今天就来说说魏特琳这个人。

我读了几本关于魏特琳的书,《American goddess at the rape of Nanking》、《魏特琳日记》,还有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和《南京1937》。读完以后,魏特琳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两个字:义人。

世上就是有一些这样的义人。

不管世间有怎样的黑暗、怎样的堕落,总会有这样的人来提醒我们,人性中还是有耀眼的光明。如果我碰到《三体》里的叶文洁,看到她马上就要向外星人发送信号,该怎么劝阻她呢?我可能就会给她讲一个义人的故事。

比如魏特琳的故事。

 

01

魏特琳本来是个很普通的美国姑娘。她童年丧母,家境贫寒,但是她非常努力,以优异成绩从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年轻的魏特琳端庄漂亮,有不少追求者。但是她对结婚没什么兴趣。1912年,她报名参加海外基督教传教士联合会,来到中国从事教育。

魏特琳在合肥的一所女子学校教了六年书。在那里,她不仅学会了中文,还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华群”。


年轻时代的魏特琳

 

1919年,她前往南京,做了金陵女子大学(后来改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教育系主任和教务主任,中间还做过几年的代理校长。从此之后,她就一直在这里教书。这所大学成了她真正意义上的家。魏特琳曾经和一个男士订婚,但是她不肯离开金陵女子大学,就把婚期推迟了一年。最后,这段异地恋无疾而终。

魏特琳并不是一个温柔善良的老好人。实际上,一个老好人也很难在南京大屠杀里担起那样的责任。魏特琳相当强势,有美国人那种做事直截了当的劲儿头。有些同事甚至对她颇有意见,觉得她有点太硬朗了。但无论如此,从没有人怀疑魏特琳的无私。

她几乎把所有心血都花在学校上,就连回美国度假的时候也忙着四处募捐。她的工资是每月75美元,在中国这算是一份高薪,但是按照美国工资标准就不高了。魏特琳接到过比这高一倍的美国offer,但是她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对魏特琳来说,她在中国干的绝对不是一份简单的工作,那就像是她的信仰,她的精神寄托。

魏特琳在南京忙着筹款募捐,教书育人,在校园里种她的玫瑰花和菊花,每六年回美国度一次假。

她本来会一直过着这样的平静日子,但是日本人来了。

 

02

在魏特琳51岁这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日军攻陷上海,逼近南京,派飞机轮番轰炸。

各个国家都在紧急撤侨,美国大使馆几次催促魏特琳赶紧离开,但每次都被她断然拒绝。南京沦陷前夕,大使馆做了最后一次疏散,要求所有美国人都登上江边的炮艇,否则的话一切后果自负。魏特琳再次拒绝。美国大使馆没有办法,就送给了她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还有很多绳子。大使馆认为到了危急关头,魏特琳可以用绳梯爬下南京城墙,朝江边逃命。这当然是美国人异想天开的念头。

情况越来越危险。,日本人四处屠杀的消息也传来了。魏特琳也害怕了,她逼着校长吴贻芳赶紧离开,不然恐怕只有死路一条。学校老师几乎都跑光了。有位美国女教师本来计划和魏特琳一起留下,但是看到城外血淋淋的死尸,也被吓跑了。

最后,整个校园除了校工外,只剩下了三位教师:魏特琳、曾女士和陈先生。

有十几个外国人像魏特琳一样,也留在了南京城。他们四处奔走,终于获准建立了中立的安全区。安全区有3.8平方公里,用红十字旗标记出边界。日本军队考虑到国际影响,也默认了安全区的存在。

图片来源于网络,黄线区域就是魏特琳负责的校园

 

安全区管理委员会的主席就是大名鼎鼎的德国人拉贝。大家选他当主席,是因为德国和日本关系最好,拉贝说话会有点分量。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后来拉贝经常四处奔跑,看见行凶的日本人,就会高喊着“嗨,希特勒!”,前去阻止。这种喊叫往往能收到奇效。魏特琳要是高喊“罗斯福万岁”,绝不会有这效果。

魏特琳也是委员会成员,她负责安全区内的金陵女子文科学院,这里只接受女性难民。

一旦确定要把学校变成难民营,魏特琳就忙碌起来。她带着老师和校工,囤积大米、布置房间、焚烧敏感文件、张贴告示、把钱分散着藏起来。她还挂上了巨大的美国国旗,希望能让日本人知难而退。

按照魏特琳的计算,学院能接受2750名难民。可是后来的情况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军队一进城就开始骇人听闻的屠杀和强奸。人们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可是现在的情况比最坏的打算还要坏。日军简直像一群嗜血的野兽,种种残暴的行为把人们吓坏了。大家蜂拥着朝安全区跑。安全区委员会的人前去接应,日军在安全区门口,当着他们的面杀难民。委员会的人都被惊呆了。

大量女性到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避难。人数迅速膨胀到了4000人,地方已经装不下了。魏特琳就在门口站岗,劝说中老年妇女回去,把位置留给年轻女性,因为她们更容易遭到强奸。但是日军的恶劣超乎想象,中老年妇女也并不安全。她们成群地跪在地上,朝着魏特琳磕头。魏特琳崩溃了,她敞开大门,不再按年龄区别对待。结果学院里每一个角楼都挤满了人,光是在阁楼上就有1000人,总人数估计有将近一万人。

金陵女子文理学校照片,中间那位高大女性即魏特琳

 

人太多了,这给魏特琳带来巨大的难题,不要说吃饭了,光是上万人的排泄都是让人头疼的大问题。好在魏特琳充满实干精神,有卓越的管理能力,她殚精竭虑地维持难民营。没有人饿死,有没出现传染病,病人也得到了基本的照料。

但是最让魏特琳恐惧的,不是人数的压力,而是日本兵。

 

03

《辛德勒名单》里有一段非常著名的场景。

犹太会计拿着名单对辛德勒说:这个名单里是生命,名单外面,是深渊,是死亡。当时的安全区也就像这份名单。整个安全区里密密麻麻,挤下了二十多万人。而在安全区之外的南京城里,据估计只有几千中国人。那里到处都是鲜血,到处都是尸体。人们曾从安全区向外眺望,放眼过去,只有日本兵,还有日本兵脚下的尸体。

但是安全区里也并不绝对安全。一般来说,日本兵不敢在这里太过放肆地杀人,但是他们还是经常往安全区里闯,抢劫,强奸,找各种理由把人拖出来杀掉。

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个女子难民营,日本兵更喜欢往里闯。他们不仅会搞强奸,还会把姑娘拖出去送进军营,或者送去慰安所。魏特琳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在校园里四处奔波,阻止闯进来的日本兵。她不停地往日本使馆跑,搞到了保护信。每次看到行凶的日本兵,她就会挥舞着保护信,往外驱赶他们。

可是很多日本兵并不买账。有的日本兵用手打掉她手里的信,用刺刀对着她。有时候她还会挨打,魏特琳在日记里曾平静地写下:“他打了我一耳光”。这样一位51岁的妇女,一直教书育人,受人尊敬,被当众打耳光无异于奇耻大辱,但是此刻魏特琳已经麻木了。

看见校园里的日本兵,她就会本能地冲上去。有一次,一个日本士兵用刺刀划破中国姑娘的衣服,想要强奸她。魏特琳未经思索,就扑上去用手抓住了刺刀。周围的人都替她后怕。

一开始,她既保护姑娘不被强奸,也努力保护财产不被抢劫。后来她发现不可能两头都顾,就不再保护财产,能护住人就心满意足了。

魏特琳一个人应付不来,就要求日本人派25名宪兵来维持秩序。结果这些宪兵到了晚上,居然带头强奸姑娘。魏特琳绝望了,只好要求只留下两个宪兵,自己好能看得住他们。人们说,魏特琳“就像一只扑扇着翅膀,保护小鸡的老母鸡”。

魏特琳在日记里愤怒地说:“我真希望自己有力量打扁他们!” 她还始终抱有一种天真的幻想。魏特琳不止一次感叹说:“要是有良知的日本人知道这里发生的事情,就好了!”“要是日本妇女知道他们的丈夫和孩子在干这样的坏事,就好了!”

魏特琳也害怕过。

有一次,日本兵忽然冲上门来,宣称魏特琳藏匿了中国士兵。魏特琳坚称没有,日本兵给了她一嘴巴,把她和三位校工都抓到了门口。那里跪着很多中国人,日本兵要求她指认这些人。她担心没有被指认的会被当成士兵枪杀,所以拒绝指认。

这时,安全委员会的三名成员正好来访,日本兵把他们也抓了起来。日本兵商议了一会儿,要求魏特琳离开学校,去外国人该去的地方。魏特琳说这里就是自己的家,断然拒绝。

然后她就被晾在了那里。

前面是一大群中国人,远处是荷枪实弹的日本兵。这时,校园里传来妇女的哭喊声。日本兵趁魏特琳不在,开始抓人强奸。

但是魏特琳一动没敢动。她认为自己就要被枪杀在这里了。她不动,但也不肯离开,就这么僵持着。听着女人的哭喊,她心如刀绞,说“自己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幕。”

日本兵走了,现场的人依旧不敢动。他们担心日本兵就躲在角落里,一旦看到移动就会开枪。一直到晚上十点多,他们才敢返回学校。现场已是一片狼藉。

电影《金陵十三钗》描写了这一段场景,只是做了一些改动。说到《金陵十三钗》,我不知道为什么张艺谋要让主角是位男牧师,实际上这些事情都发生在魏特琳身上。

包括交出妓女的决定,也是魏特琳做出的。

日本军方要求魏特琳交出100名妓女,建立正规的慰安所。他们许诺这样一来,士兵们就不会再到难民营里来了。魏特琳同意了。在日记里,她经常做出各种评论,记录自己的心理。但是在写到这一段的时候,她没有任何描写,就是干巴巴的一句“我们同意了”。这种空白也许比诉说隐藏着更多的信息。

日本兵带走了21个姑娘。人们跑来问魏特琳:“他们还会不会再带走剩下的79个?”魏特琳安慰她们说:“如果我有能力阻止他们,就不会。”这是一句废话,可是她此时能说的,也只有这样的废话。

但无论现状如何让人绝望,魏特琳也没有对中国失去信心。

有一个老妇人到厨房里找粥喝,可是粥已经没有了。魏特琳把自己正在喝的粥递过去,对她说:“你们中国人不用担心,日本一定会战败,中国绝不会灭亡。” 

有一个小男孩为了自保,戴上了日本袖章。魏特琳很不高兴,让他摘下袖章,说:“你不用戴这个东西。你是中国人,你的国家没有灭亡。但是你要记住自己佩戴它的这段日子,永远都不要忘记。”

魏特琳不止一次跟难民们讲话说:“中国不会灭亡,而且永远不会灭亡。日本一定会失败。”

 

04

很多人都认为,魏特琳管理下的金陵女子文理大学是最安全的难民营。很多难民都称她为“活菩萨”。就连日本人也都这么认为。一位日本军官甚至偷偷找过魏特琳。他有位中国女友,想把这位女友和她妹妹送过来。魏特琳接受了。

大屠杀的高潮渐渐过去,难民营也被陆续解散,但是金陵女子文理大学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即便难民营被关闭以后,校园里还是藏着800个姑娘。魏特琳不得不四处筹款维持这些人的生活。她还带着这些女人到监狱里去指认自己的丈夫和孩子,组织请愿释放这些男人。

从1937年开始,她就一直在奔忙。在这个过程中,她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垮掉了。

她的日记里不断出现“我累死了”“现在脾气极端暴躁”“我完了”。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学校一直劝说她回美国休假,但是魏特琳始终拒绝,因为她觉得这个时候离开南京,是不对的。

她不像其他外国人,能够绕过去大屠杀这道心坎。始终耿耿于怀。魏特琳拒绝乘坐日本经营的电车。当时在南京,只有日本商家经营西餐,出售西方商品。在西方人圈子里,魏特琳是唯一一个抵制这些商家的人。她宁肯不吃西餐,不用西货,也绝不让日本人赚她的钱。

“大屠杀”这件事始终纠缠着她。

但也正因如此,最后她彻底崩溃,出现了自杀倾向,不得不返回美国接受治疗。

这个时候,无论在南京,还是在美国,她都成了名人。有次,一个南京小孩子冲着她喊:“洋鬼子!”,马上就有人跑来斥骂这孩子:“这不是洋鬼子!这是活菩萨华女士!她是咱们的人!”美国人也认为她是英雄,她老家专门为她设立了“明妮.魏特琳日”,准备大张旗鼓的欢迎她。

但是在归国的船上,魏特琳却尝试跳海自杀。

她有一种强烈的负罪感。周围的人都说她是英雄,她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不配得到大家的照顾。后来,美国精神病院的医生对她做出了诊断,认为她精神崩溃有三个原因:大屠杀带来的心理创伤、过度劳累、长期的营养不良。好在医生认为她是可以治愈的。

接着就是漫长的治疗过程。她所属的教会机构承担了所有的治疗费用。但是魏特琳认定自己给中国和金陵女子大学带来了耻辱,根本不配浪费慈善者的钱来治病。这种想法非常奇怪。她那种强烈的负罪感,是因为当年在校门口,因为畏惧没有跑回学校?是因为她做了交出21名妓女的决定?还是因为什么其他更抽象的观念?没有人知道。

一位朋友安慰她说:“如果连花钱给你这样的人治病都是浪费的话,那上帝一定是个吝啬鬼。”但是魏特琳并没有被说服。

她一直筹划着返回南京,忧心忡忡地询问身边的人:“在这个时候,我离开南京,是不是不对啊?”即便在养病的时候,她还是会到处写信,为针对中国的募捐活动出力。每天早上,她都会用四个小时清点和打包运往中国的救灾物资。下午的时间用来休息和放松。

大家都认为她的病情有所好转,她自己也写信给朋友说,打算尽快返回中国。

但是1941年5月,她打开了厨房的煤气燃嘴,自杀身亡。她留下了一张便条,说自己是失败者。

魏特琳始终是基督教徒,她一直说:“我相信信仰、祈祷和科学。”基督教是严禁自杀的。谁也无法想象,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心灵痛苦,才会宁愿违背自己的信仰,也要选择自杀?

魏特琳死的时候55岁,一生在中国呆了28年。临死前不久,她曾对朋友说过,如果能活两次,那么她还会去中国,为那里的人服务。

 

05

魏特琳自己虽然在绝望中死去,但是她的故事却给人希望和信心,对人性的信心,对光明的信心,对善良的信心。

只有世上还有这样的心,世界就值得被拯救。叶文洁在按下发射按钮前,读到这样的故事,也许会改变念头吧。

魏特琳是基督徒,那么就用《圣经.箴言》里的话来结束这篇文章吧:

“义人所结的果子,乃是生命之树。”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6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