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01

昨天看了《小美人鱼》电影预告片。

说实话,我觉得挺好看,没什么问题。并不像很多评论里说的那样,爱丽儿变成了 “小清道夫”,变成了“乌苏拉”。

其实,就连《指环王.力量之戒》里那个黑人精灵,我也没有觉得有什么大问题。


真正有问题的是谁呢?
 

我觉得是这几个!

这种接受还是不接受,是一种审美的直觉,并不是思考后的结果。但是直觉背后,肯定有具体原因。那么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我觉得,首先还是长相的问题。我对肤色不敏感,但是对好看不好看还是有判断的。在我看来,黑爱丽儿是漂亮的,黑精灵是英俊的。而另外那几位就有点难以描述了。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极其反感黑美人鱼呢?

 

我觉得可能还是先入为主的印象,小时候,我们看的美人鱼是白的,那以后再翻拍的话,也该是白的。这种看法其实有点站不住脚。
 

当然,有人用安徒生的原著说事,“安徒生人家是丹麦人,写的美人鱼肯定也是白的呀!”这个说法也不对。原著只是一个出发点,翻拍并不需要百分百尊重原著,完全可以自由发挥。原著里美人鱼最后变成泡沫了,可是迪士尼那部经典卡通《小美人鱼》改成大团圆结局,大家不也没说什么吗?

但是,电影虽然不需要符合原著,但是要符合逻辑。
 

比如这部《白雪公主》的选角就不符合逻辑。

首先,白雪公主虽然不是黑人,但肤色还是太黑了。爱丽儿可以黑,但白雪公主怎么能黑呢?颜色对不上嘛。
 

而且,要楞说王后妒忌这位白雪公主的美貌,就实在有点太亏心了。

当然,电影还没上演,我这么说可能也不对。也兴许导演对剧情另有打算呢。也许整个新电影的核心之谜就是“为什么魔镜说白雪公主更美?”王后不理解,猎人不理解,小矮人不理解,白雪公主自己也不理解。魔镜充满谜团的回答,推动了这部迪士尼悬疑片的剧情发展,层层递进,扣人心弦。
 

到最后,魔镜揭密了:“我说的美,是心灵上的美。别看白雪公主长得有点磕碜,但是她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她的心灵是最美的!”

听到这里,王后流下了惭愧的泪水。白雪公主说魔镜,你埋汰谁呢?
 

非常有教育意义。

如果电影拍出来是这样的剧情,那大家现在的吐槽就是错误的。所以,看看再说吧。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都铎王朝》。《都铎王朝》里亨利八世的太太安妮博林居然是黑人来饰演,结果被大家骂成一片。

我看了也觉得该骂,因为黑人饰演英国王后同样不合乎逻辑。
 

如果《都铎王朝》是一个现代艺术剧,这样选角没问题。我在网上看过话剧《哈姆雷特》,里面的哈姆雷特就是黑人演的,看的时候没有任何违和感。因为它本身就是一个解构的现代艺术,就像《大话西游》一样,任何海阔天空的尝试都是可以的。哈姆雷特可以是黑人,也可以是毛利人,也可以是印第安人,甚至也可以是外星人。

但问题是《都铎王朝》是个历史剧。在历史剧的招牌下,一个英国黑王后当然就很荒谬,让人时刻都会出戏。这就像《权力的游戏》里,龙妈骑着大龙从天而降,当然没有问题,架空的玄幻剧嘛。要是《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骑着大龙飞到淳安县救灾,胡宗宪在浙江抗击倭夜王,那就荒唐了嘛。

但是这些问题在《小美人鱼》里并不存在。如果撇开肤色不谈,真人版演员的形象看上去还挺符合原来动画片的设定:漂亮,活泼,聪明。网上有人拿出苏联拍摄的真人版《小美人鱼》,来证明迪士尼选角有多烂,“看看人家的美人鱼多漂亮!”


我的看法恰恰相反。苏联版的美人鱼虽然更漂亮,但太过温柔和美,少了那种聪明活泼的热闹劲儿,并不符合迪士尼儿童片的格调。

所以至少目前看,我觉得《小美人鱼》选的演员没有问题。

 

02

说到这里,顺便说说“政治正确”这个话题。
 

《小美人鱼》、《指环王.力量之戒》、《都铎王朝》这些影视剧里的选角有没有“政治正确”的因素?我觉得可能还是有的。

目前在国内,嘲讽洋人的“政治正确”,本身就成了本土化的另一种“政治正确”,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多说两句。

实际上,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都存在某种“政治正确”。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总是达成某些价值观上的共识,这种共识也可以被称为“政治正确”。比如说男女平等就是一种“政治正确”,如果有人发言说:“女人就是要听话”,那我相信大部分正常人都会觉得刺耳,因为它触犯了社会共识。

每个社会面临的问题不一样,社会共识的侧重点也会不同。比如说“种族平等”在欧美是头等大事,轻易触碰不得,而在咱们中国就没那么重视。网上有些网友关于黑人的言论,说实话我都觉得有点太过分了,跟“地域黑”完全不是一个级别,但是似乎也没有引起太多的反感。

 

为什么会这样?当然有很多理由,但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黑人很少,这样的言论并不太会触犯到听众。
 

如果中国像美国一样,有百分之十几的黑人,那大家说起类似话题肯定就会慎重得多。反过来,有些咱们很重视的社会共识,在其他国家也未必被大家很关注。
 

这就是社会环境的不同。

 

所以大家对他们“政治正确”的调侃,我觉得是有一种隔膜在里面的。一个种族混杂的多元社会,它所面临的价值观压力,和我们是不同的。

 

03

当然,欧美的“政治正确”也有奇怪之处。
 

至少在它们的知识分子圈里,经常有一种文化上的自虐倾向。比如有些大学里,“文化左派”甚至把荷马史诗、柏拉图、弥尔顿、康德这些经典作家都当成“白人男性文化霸权”的一部分,认为应该大力压缩,把它们放到非洲神话、种植园黑人歌谣同一个地位上,因为他们觉得这些东西“并没有高下之分”。一定要分个高下的话,后者的地位应该更高,因为它们没有沾染上“白人男性霸权”的罪恶。
 

这就有点过分了。

一个处于强势的文化群体,这样主动地进行自我贬低、自我矮化,甚至自我忏悔,在历史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这些白人左派为什么会有这么独特的念头呢?

他们让我联想起《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霍尔顿。霍尔顿可以说是他们的先驱。他出生在优渥的中产阶级家庭,衣食无忧,没怎么见到真正的险恶。霍尔顿是善良的,充满理想的,同时也是挑剔的。周围的文化环境又鼓励他的批判意识,所以他很容易把批判意识投向自己的周围,认为自己周围的一切都是虚伪的,堕落的,霸权的。

简单说,他是被生活太过宠溺的孩子。对自己身边的恶非常敏感,但是对自己生活圈子之外的恶缺乏认知。

 

在我看来,现在西方的“文化左派”,就像是霍尔顿的精神继承者。这是一种非常富裕安定的文明才会产生的奢侈品,所以在历史上难以找到先例。如果碰到大的灾难动荡,这样的奢侈品可能就会消失,社会就会呈现出另一种面向。
 

就像我对《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感情很复杂,我对这些“文化左派”的感情也颇为复杂。他们身上的理想主义对我有种吸引力,但是那种霸道的天真又让我畏惧。

 

04

说的有点远了,还是说回《小美人鱼》。

我并不认为这个电影选角有什么问题,而且也不能断定说,人家一定就是“政治正确”的产物,也可能这是迪士尼为了扩大观众基数的策略呢。但是迪士尼在youtube上删除差评,指责批评者有种族歧视,这就是把“政治正确”当成大旗,太富于侵略性了。
 

不喜欢黑色美人鱼的观众,未必就是种族主义者。每个人的童年印记不同,有的观众可能就是根深蒂固的有“白皮肤美人鱼”的印记,这也完全正常,未必就是种族主义作祟。而且,即便是种族主义者,也有批评电影的权利啊。
 

任何一个社会必然会有一定的社会共识,构成价值观的底线。但是如果社会共识太富于侵略性,这个社会又有僵化的可能。有些言论确实可能冒犯到大家,但如果一个社会没有任何冒犯到大家的言论,它很难出现有价值的新思想。

按照西方文化的标准,上面这种说法也是一种“政治正确”,但是却被“文化左派”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虽然我对这些“文化左派”的观感很复杂,并不完全排斥,但也不得不说,他们的观念里含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甚至可以说,他们似乎有一种自戕的冲动。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6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