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01
科学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就像程序员的格子衫属于中关村,而艺术家的长发属于798。
但也有人能够整合这两个不同的世界,这种人我们称为大师。
就像达芬奇。
在艺术上,他是一个绝对的大师。
就像下面这幅《岩间圣母》里的远景细节,你能看到山石浸在朦朦胧胧的光线之中,光与影创造出一种空气的波动感。在他之前,还从没有人画出过这样缥缈的景色。人们称之为“空气透视法”。
在达芬奇的时代,这样的笔触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极致。

达芬奇《岩间圣母》局部
在科学上,达芬奇同样是一位绝对的大师。他设计过滑翔机,无极变速箱,原始潜水艇,磨制镜片的机器。他发现了心脏工作的原理,发现了波的衍射规律。
他对数学也非常关注,试图用人体构造来解决古老的“化圆为方”问题。

达芬奇的素描《维特鲁威人》。在这里,他试图用人体结构来解决数学史上著名的“化圆为方”问题,即用尺规作图画出面积相等的圆形和正方形。
而达芬奇最伟大之处,就是将这两个领域融合一起,达到了艺术和科学的双极之美。
它的典范就是著名的《蒙娜丽莎》。
我们先看一下它的构图。《蒙娜丽莎》的构图非常和谐,给人一种典雅沉静的感觉。为了达到这种效果,达芬奇运用了大量的数学法则,比如著名的黄金比例1:1.618。
宽和长符合黄金比例的矩形被称为黄金矩形,如果我们黄金矩形不断进行切割,然后在每一个切割后的矩形里做1/4圆弧,就会得到一条“黄金螺旋线”。

我们再看这幅《蒙娜丽莎》。它的构图明显是按照这些数学法则来设计的。
蒙娜丽莎头宽和肩宽的比接近于黄金比例,脸型接近于黄金矩形,而她的鼻孔、下巴、头顶和手则分布在黄金螺旋线上。
我们再看她若有若无的神秘微笑,这同样是艺术和科学的双极融合。
为了画《蒙娜丽莎》,达芬奇解剖了许多尸体,研究它们的血管和神经,确认嘴唇旁边的每一块肌肉是如何受控的,为此他留下了大量的解剖笔记。有这个必要么?达芬奇认为有。

他还研究了人对光的感受。视网膜中央区域和边缘区域的光感不同。边缘区域会省略线条的细节,但对光影对比很敏感。所以,我们直视蒙娜丽莎眼睛的时候,会忽略嘴唇的轮廓线,而重点感受阴影对比。这时我们会觉得她在笑。
但我们注视她的嘴唇时,轮廓线却显示她并没有真的在笑,嘴角只是轻轻上扬。
这就是科学的力量。但是这幅画并没有因为追求科学而变得呆板,它同样融合了巨大的艺术表现力。《蒙娜丽莎》的手被称为“艺术史上最美的右手”,而你再观察一下她嘴唇的笔触,光影是如此的细腻,如此的微妙。在达芬奇的时代,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渲染出这样的艺术效果。
这是神一样的手笔。
《蒙娜丽莎》的魅力就来自于科学和艺术的双极之美。
02
静与动也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静属于天空,属于大地,属于沉默的黑夜。
动属于风暴,属于旋涡,属于动荡的心灵。
如果有人能够融合这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会称之为天才。
就像梵高。
在梵高之前,无数的人画过星空和大地。
但它们往往是这样的。

亚当·埃尔斯海默的《逃亡埃及》,1606年
月光皎洁,群星闪耀。黑夜中一切都是那么幽暗,神秘,安静。
很美,但这是单极之美,是缺乏张力的美。
但所有人都是这么做画。从没有人想到还有另一种星空——直到梵高的出现,他把一个翻腾动荡的星空泼洒在画布上。

梵高《星月夜》,1889年
汹涌澎湃的蓝绿色激流淹没了天空,一切都在剧烈地旋转,扭曲,奔腾。
左下方的丝柏树拔地而起,仿佛在祈祷,在燃烧,在向天空冲刺。
如果把星空部分放大,仔细观察,你会看到梵高的笔触就像旋风一样,粗犷而有力,充满了让人眩晕的动感。
就像在夜空里搅动了一团又一团的旋涡。

《星月夜》局部
但是只有动感还不够的。只有把动嵌入静,才会有强大的张力,冲击人们的视觉。所以我们在星空之下,看到了一片低矮的村庄。这里是静谧的世界。
注意,就连这里黄色的灯光也是方形的,和天空上圆形的黄光形成了对比。前者代表着宁静,后者代表着动荡。村庄静静地栖息在大地上,只有孤灯闪亮。它对头顶上那片扭曲动荡的星空似乎一无所知,就像人们对命运一无所知一样。
只有教堂的细长尖顶划破地平线,仿佛沟通着动与静、天与地、人与命运这两个不同的世界。

《星月夜》局部
《逃亡埃及》是单纯的幽静,而《星月夜》则同时融汇着静与动,这是静的极致,也是动的极致。动如澎湃风暴,静如寂寂幽谷。
《星月夜》的魅力就来自于融合静和动的双极之美。
03
在任何一个方向做到极致都是困难的,而在两个方向都做到极致则更加困难。它需要超乎寻常的专注,心无旁骛的投入。
就像金庸武侠世界里的郭靖,心地一片澄明,才能够一手画圆一手画方,让武功上升到新的境界。

郭靖学会了右手空明拳,左手降龙十八掌
无论是艺术史中的达芬奇、梵高,还是武侠世界中的郭靖,他们都是把遥遥相对的双极融会贯通,打开一片新的天地。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