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01

 

最近,因为浙江一个尴尬的雕塑“乳姑不怠”,大家又提起了关于《二十四孝》的话题。其实,《二十四孝》里,“乳姑不怠”还算好的,吃吃奶而已。还有几个故事现代人可能更接受不了。比如“卧冰求鲤”,继母冬天要吃鱼,王祥就脱光了躺冰上,这一听就离谱;“恣蚊饱血”也过于匪夷所思,完全没有可操作性;至于“郭巨埋儿”,听上更是有点伤天害理。

 

很多古代人也觉得这个故事不妥

 

这里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子女对父母的感情是天然本能,当然需要尊重,但何至于像古人那样,达到这种宗教式的高度呢?《十三经》里专门有一本《孝经》,谈孝顺能谈出一部经书来。历代皇帝也动不动就说“本朝以孝治天下”。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古代人会重视到如此夸张的地步呢?

 

除了孝以外,古代人还特别重视“延续香火”、“世代同堂”,特别反对“兄弟分爨”。兄弟三人一说分家单过,就连家里的紫荆树都难过得当场枯萎。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李白《上留田行》)

 

其实,这些观念并非是古人的文化怪癖。我们难以理解,只是因为外部大环境变了。强调 “孝”、 “香火”、“世代同堂”,在古代是合乎经济理性的。它们能带来实际的好处。

 

在古代社会,灾难很频繁。天灾、疾病、衰老、战乱,到处都有危险。那个时候又没有金融力量,又没有社会保险,发生旱灾了怎么办?生病了没钱吃饭怎么办?老了没人养怎么办?强盗来了怎么办?所以大家就必须建立一个救助网络。在中国,最重要的救助网络就是家族。家族越大,成员的生存几率往往就越高。

 

为什么强调香火?香火就是家族延续的象征;为什么强调孝道?因为孝道是家族延续的灵魂。家族义务必须压倒私情爱意,母子关系也必须压倒夫妻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遏制人们分裂为小家庭的罪恶本能,才能维持住这个救助网络不散架。

 

在西方,扮演这个角色的是宗教。在中世纪的欧洲,教区很大程度上取代家族,提供了社会的救助网络。所以欧洲没有《二十四孝图》,只有各种各样的《圣修士事迹录》。“孝”这个词,在英语里甚至都很难找到一个准确的对应物。

 

 

02

 

人们需要家族或者教区来提供安全网络,但这个网络反过来也是一种压制。大家族的压抑,现代人真的很难去想象。唐高宗就曾经问过张公艺,你怎么能够做到九代同居不分家的?张公艺拿起纸,一口气写了一百个“忍”字。皇帝看了很感动,但是张公艺疯狂写“忍”的时候,不像是教导谁,更像是一种情感宣泄。什么是忍?心字头上一把刀。那种日子,我们恐怕真是过不下去。

 

现代社会带来了个体的解放。人有了选择的自由。

 

我们可以选择留在故乡,也可以选择去远方;我们可以选择大家族同居,也可以选择核心小家庭;我们可以选择生育,也可以选择丁克。这种个体解放,既推动了社会的巨大物质进步,也产生了很多额外的社会问题。比如现在的生育率下降,就和人类自由度提高有直接关系。搁在古代,没啥可想的,生呗,不然你还想咋地?现在,它忽然变成了一个可选择项。

 

我们能拥有这份自由,是因为我们有了家族或者教区的替代品。我们不需要大家族来提供安全,因为我们可以购买这份安全。

 

所以,我们哪怕一个人面对庞大的世界,也可以不再畏惧。

 

我们说思想解放,观念进步,其实思想不只是一种思想,观念也不仅是一种观念。它们背后都离不开经济制度的安排。很多时候,古人未必比我们更守旧,我们也并不比他们更明智。只不过我们面对的环境不一样。

 

如果你老了以后,干不了活就分文没有,你会怎么想?百分百也是追求多子多福;如果你靠自己的力量,生了病就只能等死,那你肯定也盼着有一帮亲戚帮忙。砍柴喂马、诗和远方什么的,也就顾不上了。

 

人类永远要解决安全网络的问题,只是在不同的时代,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03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储蓄来购买安全。

 

如果你账户里躺着九位数的存款,那你只要不作妖,基本不用考虑经济安全。可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存款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其实这也说明,通过储蓄购买安全太昂贵了,天花板太高了。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储蓄的本质是积累财富,不是规避风险。它考虑的往往是你最好的可能,而不是最差的可能。

 

大家还记得当年那篇刷屏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么?

 

 

一场灾难可能席卷掉所有的储蓄。

 

这种情况正常么?不好说。因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大部分人都不可能靠储蓄来对抗极端情况,否则那就不能叫极端情况了。

 

所以人类才发明了保险这种东西。这是一种伟大的发明。由于当前市场的不规范,很多人对保险业有点嫌弃。但事实确实如此:保险是人类走向现代社会的重要推手,也是让我们克服未知恐惧的利器。我们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把保险这个功能抽掉,现代社会是会坍塌掉的。因为没有安全感就没有个体自由,没有个体自由就没有现代文明。

 

我们需要保险来提供安全。但问题是保险过于复杂,它几乎不太像一种产品,而更像一门专业。

 

比如说它有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养老险、责任险、教育险等等等等。那么问题就来了:

 

应该拿收入的多少去买保险?

应该先买那种保险?

怎么分配不同险种的比例?

买了重疾险以后要不要买医疗险?

买的过程中有哪些坑?

买不同公司的保险有区别么?

…….

 

我们可能也听说一些词儿,比如4321原则,80法则,双10定律,实际上这些原则都是靠不住的。这些问题就没有统一答案。因为每个人的资源不同,偏好不同,面临的具体困境也不同。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方案可以提供给所有人。

 

如果说一定有个通用解的话,那这个通用解就是: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对于任何复杂之物,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永远是最佳选择。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7篇文章 1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