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01

昨天去电影院看了《功夫熊猫4》。说实话,真是有点扑街相。剧情非常老套,故事推进也很不合理,大bug带着小bug,小bug抱着baby bug,成群结队地跑出来。编剧像是在摆烂,一副“我知道大家就是想看熊猫耍宝,就不要在意这些细节啦”的样子。豆瓣给了它6.5分,我觉得还是比较公正的。

但是——扪心自问,我居然还满喜欢这个电影。

这里当然有很多原因。首先我喜欢阿宝,哪怕他的搞笑已经套路化了,但毕竟是阿宝呀;而且我也喜欢里头的新角色小真,她长得活像兔朱迪和狐尼克的亲闺女,让人不由自主地喜欢;最后,我也喜欢里面的有些滑稽细节,比如阿真吹嘘有神龙大侠罩着她的那个镜头,确实让我笑出声来了。

小真很像兔朱迪和狐尼克的孩子

但是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它充满温情,全然地人畜无害。

《功夫熊猫4》里的大反派变色龙夫人,是毫无来由、功能道具式的坏。编剧需要有个坏蛋,于是变色龙夫人硬着头皮就上了,谁也不会当真。但正因为这样,阿宝可以毫无顾忌地消灭她,就像消灭一个稻草人靶子一样。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毫无风险地再次歌颂了正义、爱和友谊。

总之,一碗毫无新意但也绝无害处的鸡汤。搁在以前,我会鄙视这样的鸡汤。但现在,我觉得这样的鸡汤其实也挺好的。

这个变化是哪儿来的呢?也许是岁数的缘故,也许是环境的缘故,但心态确实变了。以前我鄙视陈腐庸俗,但现在我更畏惧暴戾之气,觉得哪怕是陈腐庸俗的鸡汤,多少也能炖掉一点心中的戾气。

02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前一段的《周处除三害》。

我看了那个片子后,有点不以为然,还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批评它。这里当然是有些偏见的。单论电影水平而言,《周处除三害》当然要比《功夫熊猫4》要好得多。但是,我还是看了以后很不舒服。有网友评论说,我这是老干部心态。其实他们并不理解我真正的想法,这也不怪他们,因为我自己一开始也不理解自己真正的想法,只是本能地不舒服。后来才渐渐明白这种“不舒服”的原因。

原因就是恐惧,恐惧那种“除恶务尽”的戾气。

导演究竟是想肯定那种戾气,还是想否定那种戾气,其实我不清楚,但是他确实表达出了这种戾气,而且感染到了我们,让我们有一种痛快的感觉。而这种感觉让我害怕。

不少网友都认为陈桂林杀得对。那些邪教徒顽固不化,中间还是会出现第二个尊者,还是会接着害人,所以就该血洗他们。但是不对,我们不能这么想问题。我们不能因为他们还未做而可能做的事情,杀掉他们。“除恶务尽”是非常不好的想法。

世界上永远、永远有恶,而且永远、永远会有人彼此视对方为“恶”。如果我们坚持要“除恶务尽”,这种行为本身很可能会变成更大的恶。我不敢说“除恶务尽”一定不会有好结果,但是在概率上,它可能有一次带来好结果,然后九十九次带来坏结果。而人们在做这些事的时候,往往不能分辨两者之间的差别。

王夫之说过:“恶不仁者,不使不仁加于其身,未闻恶不仁者,不使不仁者之留遗种于天下也。”其实大致也就是这个意思。他是目睹过血雨腥风的人,所以对“戾气”有种敏感。他知道戾气是有吸引力的,是让人痛快的,所以它才更加危险。我当然没有王夫之那样的见识,也没有那样的经历,但是我一样对它有种恐惧感。

《功夫熊猫》(其实从1到4都是如此)里的坏蛋,都是漫画式的坏蛋,坏得很抽象,只能当玩笑看。《周处除三害》里的坏蛋是真正的坏、具体的坏,甚至在身边都能看到影子的那种坏,所以血浆横飞的镜头才能激发了我们“正义的快感”。它为什么让我不安?因为我也感受到了那种快感。

然后,这种内心的快感让我不舒服。

当然,也许我高估了它的危险——很可能是高估了。在大多数时候,这种“戾气”可能就是一种心理宣泄,在幻想世界里发泄出来也就好了。但是,就像我在前面说的,也许是岁数变大,也许是环境变化,我总是不由自主地高估它的危险。我总是害怕虚拟世界的血会流到现实里来,总是害怕宣泄不是排出,反而变成一种滋养。

03

说得有点远了。但既然说远了,那就索性说得再远一点,比如说《三体》。

《三体》是一部好小说。它造出一种极端处境,然后从这种极端处境出发,做逻辑推演,让我们去想以前绝不会想到的一些事情。它给出的结论未必正确,但是扩大了我们想象的疆域。很多好小说都是这样。正常情况下,文艺作品能做到这一点就足够了,它设想得正确与否倒是次要的。

但看看现状,却又很难让人这么乐观。“黑暗森林”,就像“电车难题”、“洞穴奇案”一样,是极端情况下的思想实验,不能和现实混为一谈。读了“洞穴奇案”,就满脑子吃人的念头,那怎么行?可是看看现在一些铁杆三体迷就知道,《三体》确实助长了一种愚蠢的暴戾思潮。

一大群无拳无勇的绵羊,叫嚷着“失去兽性则失去一切”,却殊不知一旦现实世界真成了充满兽性的黑暗森林,首先倒毙的就是他们。这不是暴戾加愚蠢吗?

这是刘慈欣的错吗?当然也不是。只能说是一种不合时宜的错位。

我模模糊糊有一种想法。当社会比较健康理性的时候,文艺作品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探寻社会可能达到的上线,去拓宽思想的疆域,去探究深刻幽暗之处。而当社会出现极端化的撕裂征兆时,它最重要的事情则是反复地重申常识,守住这个社会可能坠落的底线。

我们处在哪个状态?我说不清。但是随着岁数的增长,人确实容易变得保守,我也不例外。我容易高估风险。也许是信息茧房的缘故,也许是互联网本就容易激发人性中极端的一面,也许是有别的缘故,但总之,我有些不安。我现在越来越相信:至少在当下,深刻不如常识重要,睿智的思辨不如庸俗的善意重要。

04

说到这里,你也许就能理解我为什么对《功夫熊猫4》比较宽容了。

它有些无聊,但也无害;它没什么思考,但也没什么戾气。它说的那些道理又老套又浅薄,但仔细想来,人们如果真能守住这些老套而浅薄的东西,世界也就坏不到哪里去。这种温情脉脉黏黏糊糊的鸡汤,我年轻时当然会弃若敝屣,但如今我觉得大家喝几口也没什么坏处。

别瞧不起庸俗,其实决定一个世界好坏的,往往不是它深刻的时候能高到什么地步,而是它庸俗的时候能低到什么地步。要我说,庸俗的善就是比庸俗的恶要好。

我这么说,大家可能会觉得我太不挑剔了。就像我以前说过的一句话,看人不要太苛刻,别太脏,就算是好人了。当时就有网友批评我,说我这标准也太低了。但说实话,人这一辈子,能做到不太脏,真的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就像这个世界,能守住一些最基本最起码的底线,也不像大家想的那么容易。这当然是一种退缩,但是没有办法。

说到底,胸怀善意——哪怕是浅薄的善意、庸俗的善意、未经思考的善意,其实也真的谈何容易啊。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47篇文章 6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