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这两天看到了这么个话题,我自己就是70后,就随便说说感想吧。当然我也代表不了70后——恐怕也没有谁能代表70后,就像没有人能代表90后、00后一样,只能说是个人的一些想法。

01

要从纯粹物质条件来上说,70后完全谈不上幸福。用现在的标准看,那一代人年轻时的日子真是很穷很苦。

比如说坐火车,现在的孩子很难想象那种状态。现在说到绿皮车,有人会觉得浪漫。这就是时光滤镜。现在让我想起那些绿皮车,还觉得莫名的窒息。尤其是春节前后,车厢里简直可以用炼狱来形容。空气污浊得让人难以忍受,到处都是人:走廊里有人、车厢连接处有人、厕所里有人、就连座位底下都躺着人。而且很多时候无法从正门上下,因为你根本挤不过去,只能从车厢窗口爬。

如果在这个环境里呆10个小时,20个小时,甚至30个小时,那是什么感受?

我曾经在这样的绿皮车里站了十来个小时,就那么站着。原因也很简单,运力不够,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坐票,买不到的人就只能站着。我还算好,还有人站了三十多个小时的。那种考验可以让人崩溃的。

这只是很小的一个侧面。当时大家的生活就是这么粗粝。再比如说卫生间,我十几岁之前,去的一直是公共厕所。那个时候的公厕可不像现在,还给你弄一个个隔间,还自动冲水。就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一起拉粑粑。而且坑里结结实实全是粪。至于空气里那个味儿,真是很难形容。就这么说吧,再困的人,一进去都不困了。至于东北好像更可怕,据说有人一脚跌进去,被冻住的屎尖子戳死的。当然只是传说,我也不知真假。

还有住房,现在有的年轻人羡慕当年分配住房,那也是天大的错觉。网上有句老话,免费的往往都是最贵的。这句话放在住房上,是一点都不错的。说是分配住房,可住房条件差到了什么程度呢?大家可以查查数据。在九十年代,上海人均住房面积差不多是六平方米多。有好几万户人均还不到2.5平方米,相当于四口之家吃喝拉撒都挤在一个书房里。

当然那是上海,其他地方的情形要好些,但也好得有限,经常是大人孩子拥挤在一个屋子里。当时有不少小说都描述过,父母要过夫妻生活,还要把孩子哄出门,然后抓紧时候做,整的跟偷情似的。你要想分到大一点点的房子,就得送礼,就得讨好,就得经受精神上的屈辱,而且屈辱完了还不一定就能得逞。

跟现在比起来,治安也很糟糕。在我周围的同龄人中,几乎没有人不被偷过、抢过、打过。各大城市的火车站周围更是藏污纳垢,无法无天的事情比比皆是。我记得坐火车的时候,经验老到的乘客就会提醒大家,过某些车站的时候,一定要把车窗关严,否则可能会出事。

粗粝和艰苦的背后,就是贫穷。不管怎么美化,穷就是穷,是一件绝对不好的事情。

70后大多都没挨过饿,但差不多都受过穷。生活优越的当然有,但委实凤毛麟角。而且九十年代的下岗潮也严重影响到了那一代人的青春期。南方的情况也许好些,但是北方遭到重创。企业崩溃,遍地失业,城市经济停摆,大量家庭走投无路。家里没钱,你当然也跟着没钱。青春期的时候,人的欲望偏偏又是比较多的,喜欢打扮,喜欢交际,喜欢体验各种新事物。贫穷会把整个青春期弄得灰扑扑的,这也是后来怎么也难弥补的事情。

我说的这些还只是城市里的70后(主要是75后),至于农村的情形,我不太清楚,想来只有更差。

02

我说这些并不是为了诉苦。其实跟父辈比起来,70后受到的那点挫折根本就不叫个事儿。我想说的是变化。

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体验。就我个人来说,我感觉大约在千禧年前后,整个社会忽然变得开阔舒展了。现在回想起来,这跟两件事有很大关系,一个是加入了世贸,一个是国企改革大致完成。但在当时,大家不太意识到这种关联,只是觉得一切都在向上走。那时又恰逢我们这一代人走上社会的时候,所以以前的不快记忆很快就被刷掉了。我们觉得世界就该是这个样子,增长、增长、再增长、一切都快速增长。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感受,整整一代人差不多都分享了这种感受。大家脑子里似乎渐渐有了一个思想钢印: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也一定会比今天好。工资必然会更高,机会必然会更多,日子必然会更好。

这种“变好”体现在物质上,也体现在精神上。

70后在少年时接受到的信息很贫瘠,社会规则也很严厉。比如说,以前看黄片是可以抓起来的。理论上来说,哪怕自己在家里一个人看黄片也是可以被抓起来的。到了千禧年之后,这就变得匪夷所思了。我记得当时有个“小夫妻在家看黄片被抓”的社会新闻,激起了全民公愤,最后好像是相关方道歉了。但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少年时代,大家并不会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你两口子在家里敢看黄片,这不是流氓吗?抓你还委屈了?

70后见证了个体自由从少变多的过程,也见证了社会从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非常非常的不容易。所以很多70后脑子里也就有了另一个思想钢印:开放是好的,个体享有更多的自由是好的。也正因为这样,李子旸老师说“你要自由干什么”,才会引起群嘲。我对他这话就有种深深的鄙视: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也就罢了,你一个70后的过来人,还不知道人要自由干什么?

有了这样的生活经历,很多70后也就有了强烈的乐观主义精神,觉得一切都会势不可挡地好起来,不光中国会好起来,全世界也都会好起来。当时《世界是平的》超级畅销书,很多人都相信冷战一去不返,21世纪将是“全球化”的世纪,互联网革命更会让信息和科技无障碍地奔流在每一个角落,惠及每一个人。

2008年的奥运会几乎就像是一场加冕礼,向我们许诺了一个盛大灿烂的未来。

现在想想这种乐观过于天真,但身处局中的时候,我们几乎毫无怀疑,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怎么可能会是另一个样子呢?

怎么可能呢?

03

从绝对的物质环境看,70后当然不比90后、00后更幸福。现在年轻人的物质生活(哪怕是他们抱怨的物质生活)也是我们当年很难想象的。我小时候从没想过以后大家会想打车就打车,想喝可乐就喝可乐,想吃肯德基就吃肯德基。至于普通人能坐飞机旅游、买私家车,这几乎是天方夜谭,说出来也没人信的。

但说起内心的感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70后(或者说75后)进入成年后,就遇到了一个增量时代。经济增长快得惊人,新事物层出不穷。想想看,我们小时候还只能听收音机里的评书,中年时却在谈论AI革命,这种变化确实快得匪夷所思。就像王小波说的,“科技进步真教人舍不得变老,更舍不得死。”我想现在的孩子很难有这种感受了,这就是增量和变化带来的震撼。如果从这个角度看,70后可能确实有更大的获得感感。

当然,这种增长不正常。增长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起点低。那是多少年沉淀力量的突然爆发,本就是不可长期持续的。没有哪个社会能老保持百分之十的经济增长率,那不现实。其实当年我也知道不可能总是这样,增长率一定会慢慢跌落到比较普通的一个数值上。只是大家被乐观精神冲昏了头脑,往往觉得高速增长至少可以再维持二十年、三十年……

当然真的是太乐观了。不止在经济增长上,在其他很多事情上也都是这样。对未来,70后普遍太过乐观了,不客气地说,甚至是一种傻子似的乐观。很多该做的事情没有做,该准备的事情没有准备,结果吃亏最多的可能不是70后、80后,而是90后和00后。我记得六神磊磊写过一篇文章,说后浪的困境是谁造成的?还不是前浪。这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

经济超高速增长结束后,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这当然也影响到了大家的观念。

作为一个70后,我就觉得现在的年轻人过于保守。当年父辈觉得我们过于激进,现在我却觉得后辈过于保守,这种感受真是很奇特。这当然不仅是个人原因,主要还是跟时代变迁有关。

比如说考公考编,现在年轻人对此充满热情。可回到我年轻的时候,只有父辈会教导我们考公考编,有个铁饭碗,而受过高等教育的70后大多对此嗤之以鼻:“我们要赚大钱!要进大公司!要见识外面的世界!老说什么铁饭碗铁饭碗,你们当年不也说有铁饭碗,怎么下岗了呢?有本事比什么都强!在哪儿都能找到工作!”

可谁能想到二三十年后,年轻人又捡起了我们父辈的话术呢?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儿。我们当年都想赚钱,可我们不知道有什么三十五岁现象、四十五岁现象。那距离我们太遥远了,我们能看到的就是年年加薪。那个时候我们都崇拜财富英雄,我们当年不知道后来创业有这么难,我们也不知道“资本”会成为如此遭人唾弃的词儿。我没有指责的意思。如果我今年刚大学毕业,可能也会热衷于上岸,热衷于考公考编。形势比人强,这是环境变化的问题。

但话虽然如此说,还是难免会有忧虑。当一个社会最优秀的年轻人,都热衷于创造财富的时候,社会财富就会涌现。可是当一个社会最优秀的年轻人,都热衷于管理社会的时候,社会财富从哪里来呢?

04

人的认知往往是人生经历沉淀的产物。我不是连岳老师,不能说变就变,像把壁虎切尾巴一样,把自己的认知剥落下来。如果我跟不上时代,那也没有办法。如果现在的年轻人把我看成那个乐观时代的过气遗老,那我也没有办法。我只能守着我的认知,渐渐老去。

比如我相信创造社会财富需要企业家精神,需要个体的创造力,需要可预期的大环境;我相信正确是从试错中涌现出来的,如果我们完全不容忍错误的东西,那也就不会创造正确的东西,未来也就失去了进化的可能;我相信常识,被王小波那些作家不断重复的常识。即便现在有些年轻人唾弃那些常识,我也相信他们终究会发现,这些常识到头来还是对的。

当然,我没有活过他们的人生,所以我不可能真的理解他们心头的所思所想。或者说,我即便理解,也不能真的体会。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这个世界上,即便是同龄人,谁又能真的能理解谁呢?

时代的大河汹涌而下,我们站在不同的地点,感受到的水流、喷溅到的飞沫、踩到的石子,都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中年人,去对年轻人指手画脚,是让人厌憎的。我只能像每一代的中年人一样,怀着忧虑站在那里,看着年轻人按照他们的道路涉水而过。当然,年轻人会觉得这种忧虑很可笑。但是,我自己也非常非常地希望这种忧虑是可笑的。

回到开头的问题,70后是最幸福的一代人吗?我不知道,因为我只能说出我自己的感受,代表不了别的70后。如果说乐观就意味着幸福的话,我曾是非常幸福的。我对自己乐观,对自己这一代人也乐观,对90后、00后尤其乐观。我曾认为他们会比70后强得多,前程更远大,视野更开阔,心地更善良,精神世界更丰富。换句话说,我对所有美好的希望都堆在他们的头上,而且以为这不是希望,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大约有几年的时间,我真是这样想的。我也写过好多文字,去这样描述我心目中的年轻人。后来有人留言说:押司那几年真是抽风了。是抽风吗?也可能是吧。乐观主义者总是那么天真。

但我还是不确定,至少不能百分百地确定,当年我的判断是错的。

看,乐观主义者永远改变不了乐观的劣根性。只要眼前有烛火,他们就会相信阳光在喷薄。

 

话题:



0

推荐

押沙龙

押沙龙

355篇文章 12天前更新

电子工程师,青年学者,作品有《晋朝另类历史:出轨的王朝》。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