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一
前些天我写过一篇文章《我来北京的日子》,里面谈到了当初我买房的事情。因为不懂,所以买的很仓促。 记得那是第一次知道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居然会差出百分之二三十,震惊坏了。也只想着这个房子步行五分钟就有一个大菜市场,挨边还有个公交站呢!但是其他因素就完全都没有考虑过了。还有小区设施的问题……我们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场,所以现在地面上停的乱七八糟的都是车,还有狗。我不知道小区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狗,为什么这些狗又都喜欢凑在我家楼下叫。有一条黄狗最可恶,它好像在小区狗群里特别有号召力,叫一嗓子,能带动一批狗跟着叫。我有轻度神经衰弱,所以经常被它吵醒,吵醒后就睡不着。我曾经在淘宝上买过一个喇叭,跟这条狗对骂,但是没什么效果。我在网上跟不少人对骂过,但其实我觉得他们都没这条狗可恶。以及后续的孩子上学的问题,当时连婚还没结,根本就没考虑过周围学校的问题。
回想起来,当时更多想的就是要有个住的地方。买房子之前,我租过好几处房子,那个时候确实是有焦虑感。租房确实给人带来巨大的不安全感。我被迫搬过两次家,一次是房主要把房子腾出来有急用,一次是和中介闹翻了。当时我们是两个年轻人,折腾也就折腾了,但是我当时就想象不出来,等我们有孩子了怎么办?每次我坐到搬家公司的车上,就会有一种焦灼之感。我买了房子之后,生活确实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最重要的变化是有了一种安定感。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我第一次对北京产生归属感是SARS之后,而我第一次在这个城市里产生安定感是在买了房子之后。当然,就像我在前面说的,这个房子买的还是有诸多问题,如果回过头来选择的话,我是不会这么挑选的。不过当时买房者确实普遍不太成熟,和现在这个时代不完全一样。
我们真的就是一群凡俗的人啊,有凡俗人的苦恼,凡俗人的追求。
正因为这种切身感受,这么多年我在微博上也好,微信上也好,从来没有嘲笑过中国人的置业冲动。
二
最近看到一个关于新中产的有意思的报告,这个词儿好像是吴晓波提出来的。在我们那个年代应该还没出现所谓的新中产人群。中产者是有的,但还没有形成一个成气候的阶层,当时的中产者身上,往往有一种比较憨厚的世界观,他们活在一个剧烈变动的世界里,但骨子里其实默认这个世界是不变的。就像我以前的一个老板,别看他是在外企管理层工作,天天也是“Tom,别忘了准备明天town hall上的presentation”,但这个中产脑海里还是个村里肉头户的观念。等他攒够了钱后,第一件事不是投资理财,当然也不是辞了职环游世界,寻找诗与远方,而是抢在年前把所有房贷提前还清,因为“欠别人钱心里头发慌”。
而新中产却不一样,不会以 “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大欢喜境界为目标,也不会像我那样,提着菜篮子一头扎进车和狗的海洋。坦率说一句,他们真的比我们当年精明多了。
新中产有54%是80后,财产标准大约是净收入(除去各项开支的家庭净收入)10万-50万,或者可投资资产20万-500万。这两拨人群大致各占一半多,而且两者之间有交叉。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标准去估算一下,看自己属不属于这个人群。在消费习惯方面,新中产们注重服务品质、注重性价比、注重效率、偏好线体验。比如说他们购买一项服务的时候,会考虑关于很多品质方面的因素,做性价上的对比。而且他们也习惯了线上消费,也养成了搜集大量资料,对产品做对比的习惯。
如今这帮人就是买房子的中坚力量。确实并非所有年轻人都适合置业,但是这些新中产阶层的确是合适的人群,而且他们也确实喜欢置业。
为什么呢?
你会说这是中国人传统观念的问题。中国人就是喜欢置业,就是喜欢买房子。不光是中国人,东亚文化圈都有这个传统。但是我觉得这个不是主要问题,而是里面有很多现实的考量。
因为没有房产的话,现实中确实存在巨大的麻烦。中国现实环境决定了你没有房产的话,很难真正融入一个城市。对你来说,这个城市可能就是封闭的。你没有办法真正去布置自己的家,没有办法去添置大件的家具,没有办法给孩子有稳定感,甚至没有办法让他们去接受正常的教育。
这个确实是很残酷,让人产生焦虑感,但是没有办法。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这个时代就是大规模城市化进程的一部分,现在中国城市化只有百分之五十多,它最终肯定会成长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我们还只是处在这个时代的中间环节上,一眼望去,还看不到这个时代终结的迹象。这个时代给了我们更多的机会,就像我现在看到人们的生活,是我小时候完全想象不到的,我看到的现在人们的活力,也是我小时候完全想象不到的。但是这个机会背后就是这种残酷的焦虑。
据统计,72.2%的新中产看好购房是缓解焦虑的首选,用买房压力,对冲其他生活焦虑。所以,这些新中产拼命挣钱、拼命置业,又有什么奇怪的呢?他们无非是要在这个进程里占据一个自己的位置,无非是要融入一个城市。同时,他们还需要一份摸得着,看得见的资产储备。我周围的很多人都说过类似的话:等我老了,就把北京的房子卖了,换个安静的地方去养老。不管他们会不会真这么做,但他们确实是把它当成资产储备,来抵御未来的风险。它未必非常安全,但跟手中的存款比,跟股市的股票比,它终究还是更安全更保守的资产。
那些早已获得财务自由的成功人士,经常会告诉我们这是愚昧,应该拿这些钱去开阔眼界,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其实不是别人愚昧,而是他们已经体会不到凡人烟火里的苦恼。
也许他们有他们的天命,而俗人有俗人的烦恼。
三
我的看法也很简单。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钱,那么很简单,你的问题是提升自己的赚钱能力,但是如果你有了足够的钱,你确实可以考虑拿它买房子。我从刚到北京的时候,就听过无数人告诉我相反的结论,我家里也给我打过电话表示反对。当时我没有听。放在今天,我还是不会听。就像我之前说的,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来说,购房问题就像是人们口中房间里的大象。
一群人自有一群人的生活智慧,在苦苦的买房子的过程中,新中产们利用自己生活中练就的智慧和技能,让买房也变得更加有品质,他们会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在百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先在线上浏览一圈有用的房产信息,避免了像我买房子后遇到的那些与狗对骂的糟心事。更重要的是,精打细算的他们,会在保证买房品质的前提下,时刻观望买房的时机,一旦遇到好的机会,就会果断下手,让买房也能省下不少花销。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