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0
听报道
首先,还是忍不住要吐槽两句最近一季的《权力的游戏》。
第三集就已经很悲催了。
夜王辛辛苦苦,花了八季赶赴战场,刚威风了五分钟,天上掉下来个二丫头,就GAME OVER了,活得是那么认真,死得那么随意。

谁知道第四集更悲催。
大龙雷加死得比夜王还冤,硬是创出空军被海军偷袭的奇迹。而龙妈偏偏又命大的出奇。她悲愤地率领一个排的兵力,到君临城下兴师问罪,而瑟曦居然忘了派一个连出来消灭她。
编剧好像已经顾不上这些了,只是急急忙忙往前赶路。
赶路的时候,出于小资产阶级的恶趣味,还不忘把所有过点感情小纠葛的男女,都在最后一季赶紧撵上床。
你能清晰地看到编剧们脑袋上高悬着八个大字:
就剩六集,大干快上。
简单地说,就是烂尾了。
01
不过我今天重点不是说《权力的游戏》如何烂尾,我想说的是另一个话题:
《权力的游戏》VS《三国演义》。
我看到很多人都在拿《权力的游戏》(其实他们说的应该是“冰与火之歌”这部小说)和《三国演义》做对比。
这些对比里,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
比起三国里的权谋,《权力的游戏》只能算小儿科。
这句话完全是胡扯。
《权力的游戏》和《三国演义》里的权谋都不能当真。
但是《权力的游戏》跟真实的权谋多少还沾一点边儿,《三国演义》里的权谋根本就不是什么权谋。
《三国演义》里头,最不能当真就是所谓的权谋。
《三国演义》写的好不好?写的还是好的。
就举一个例子就能看出来。
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作者反复地渲染气氛,效果非常好。
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
这段就是很好的文字。把读者胃口吊到了极致,然后诸葛亮才缓缓登场。作者确实是写文章的一把好手。
但是谈起计谋啊,政治啊,作者基本就是个土秀才意淫的水平,跟单田芳的《隋唐演义》没有明显的高下之分。
什么庞统献连环计啊;
什么华容道上放烟啊;
什么诸葛亮袖手退五路大军啊;
什么将领出征前,诸葛亮发给他们三个锦囊,让他们按次序拆锦囊啊;
基本上就是广场上提着半导体的老大爷的的水平。

《权力的游戏》里头的权谋当然有胡编乱造的成分,但你要是说它是小儿科,那诸葛亮的空城计算什么科?
泌尿科?
02
大部分西方读者都会把《权力的游戏》当成一个娱乐,很少有人会打算从里头学习“权谋”。但是在咱们中国,真的有人会从《三国演义》这样的书里学权谋。
有个说法是“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说读三国让人变奸诈。
其实不会的。
读三国不会让人变奸诈,但它可能会让某些人产生一种“自己变奸诈”的幻觉。
正因为《三国演义》之类的书在中国影响很大,就导致了很多傻子以为自己有心眼。
《三国演义》里的权谋有个先天的弱点,就是它认为世界是可控的。一个聪明人可以把每一步的结果都计算的清清楚楚。
一个人如果这么看待世界,那他离作死就不远了。
真实世界的参数太多,太复杂,没有人能够准确模拟出来,所以计划实施的每一步其实都是在赌概率。
正因为每一步都有误差,所以一个计谋步骤越复杂,牵涉到的环节越多,就越容易出差错。
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在苦苦构思“连环计”的时候,基本就是在送人头。
《权力的游戏》至少还意识到了这一点。
它知道世界的复杂超过任何人的设计。一个人可以很聪明,但是掉脑袋;一个人可以设计出非常精致的计谋,然后彻底失败。
《权力的游戏》里,人物的死亡有一定随机性,这当然是马丁大叔在搞鬼,但其实这也是命运的隐喻。
什么是命运?就是该死的概率。就是该死的无法模拟的复杂性。
这种意识完全超出了罗贯中同学的思维能力。
03
我这么说,肯定有人不乐意。
有人说,满清入关之前,都拿《三国演义》当兵书,从里头学怎么打仗,你说《三国演义》牛不牛?
一个秀才,十有八九从来没打过仗,关在屋里靠想象写打仗,努尔哈赤他们跟着这个秀才学打仗。
你信啊?
这就是明朝一个叫黄道周的人瞎编的段子,没想到大家居然当真了。
其实那个时候《三国演义》还没有满文译本,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根本就不可能读过《三国演义》。
就是段子。
你可以再回忆一下三国演义里的战争。
两只大军摆开阵型,闪出两员大将走马厮杀,二十余回合后,张三把李四挑于马下,然后张三的军队就掩杀过去,对方大败。
或者王五将军带着兵正在路上走着,忽然一声炮响,闪出一彪人马,为首小将大喊道:你中了我家丞相的计了!
努尔哈赤,皇太极,跟着这个学打仗?
崇祯皇帝能乐的在太和殿上翻跟斗。
04
我倒不是在贬低中国古代文学。
我非常喜欢《红楼梦》《水浒传》《儒林外史》这些书,尤其是《红楼梦》,我觉得简直就是一个文字的奇迹。
但我不认为《三国演义》能代表中国古代文学。
它只能代表中国古代文学里非常糟糕的一个分支——虽然它在这个分支里是做的最好的。
不要说什么权谋,什么战争,没有哪个正常人会从小说里学什么权谋和战争,更不要说《三国演义》这样的小说了。
《三国演义》就是一本写的不错的评书,看了以后乐呵乐呵就完了。
要从那里头看到什么什么权谋和战争,那从郭德纲的相声里也能学习做人的道理,从于谦父亲欧阳清风的生涯里也能领悟生活的真谛。
反正都是吃饱了撑的呗。
话题:
0
推荐
财新博客版权声明:财新博客所发布文章及图片之版权属博主本人及/或相关权利人所有,未经博主及/或相关权利人单独授权,任何网站、平面媒体不得予以转载。财新网对相关媒体的网站信息内容转载授权并不包括财新博客的文章及图片。博客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的立场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