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天看了《封神》第一部,看完后的感觉是:好,超出预期的好。
当然,这跟我心理预期有一定关系。《封神演义》跟《西游记》一样,都是烂片的重要策源地,我的期望值本来就偏低,所以看完以后有出乎意料的惊喜。
说到《西游记》,在我看来,只有一部翻拍的西游电影堪称优秀,那就是周星驰的《降魔篇》。与其他西游电影不一样,《降魔篇》给出了一个残酷荒凉的世界。正因为有了这种残酷荒凉做背景,唐僧的信仰才显出了分量,就像黑暗里点亮了光亮,血海里涌出了莲花,给人强烈的冲击。
那么《封神》第一部又好在哪里呢?
如果说《降魔篇》拍出了宗教感,那么《封神》拍出了神话感。拍《封神演义》,很容易不由自主地往奇幻路子上走,它却有意无意地往神话上靠。
神话和奇幻不一样。奇幻是个体化的,神话则是集体化的。奇幻有点像科幻,像武侠;神话则更像童话,像歌谣。玄幻可以复杂而浪漫,容纳各种各样的私人感情。神话不是。神话表面上可以花里花哨奇形怪状,但是它的内核一定是质朴的、浓烈的、黑白分明的。它更像是一个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
奇幻小说比较适合改成长篇连续剧,一环套一环,层层推进。而神话最适合改成什么呢?《普罗米修斯》那样的悲剧,《尼伯龙根的指环》那样的歌剧。
神话不适合细腻叙事,而适合高声吟诵。生活化的细腻叙事对它来说是累赘。它需要的是善与恶、光明与黑暗的对决。《封神》第一部的最大优点,我觉得就是有歌剧感,把《封神演义》里的神话色彩放大了。
这一幕就带有舞台剧的格调
我随便举一个例子。在电影里,殷寿登基时,忽然日月无光,甲骨碎裂,比干慌慌张张跑来说天谴在即,商朝就要灭亡,然后殷寿宣布将自己焚烧,以挽回天意。这段情节是原书里没有的。如果把它放进正常电影叙事里,会觉得太过幼稚。跑来但放在歌剧里,它就一点都不突兀了。歌剧就是这么表现矛盾的。
02
有些网友指责《封神》里的一些情节不合情理。比如为什么杨戬和哪吒两个人总是一起来一起走,把不会法术的姜子牙一个人撂在朝歌?为什么殷寿要烧掉宗庙?为什么四大方伯商量谋反的时候,周围不派人把风?为什么殷寿让四大质子杀死父亲,就不怕引起边疆叛乱?处理国家大事有这么过家家的吗?
如果你把《封神》第一部看成《权利的游戏》那样的玄幻作品,这些情节都荒唐的。但如果你把它看成一个电影歌剧版的神话,那这些安排就是合理的。神话不需要绵密的逻辑叙事,它的核心任务是完成象征叙事。
对于玄幻来说,每个逻辑链条都很重要,剧情过门必须合情合理。但是对于神话来说,过度关注这些甚至是累赘。
就拿《魔戒》来说吧。托尔金的《魔戒》虽然被视为奇幻小说鼻祖,但是它跟《时光之轮》、《冰与火之歌》并不太像,而更接近于古老的神话,有种质朴的力量。在《魔戒》里,为什么他们不让大鹰驮着弗罗多,飞到末日火山口扔下魔戒?很多粉丝对此做过热烈讨论,托尔金本人也表达过意见。但实际上,对于神话叙事来说,这种抵牾根本不重要。
质问大鹰为什么不驮着弗罗多飞到火山口,就像在质问:为什么孙悟空不把金箍棒变粗变长,让唐僧踩着棒子过流沙河?
神话不在乎这种逻辑抵牾,神话在乎的是象征。寓意是否牢固,象征是否浓烈,光与暗的色度是否饱和,这些才是决定神话成败的关键。
就像四大质子弑父那个场景,它明显参考了舞台剧的手法。如果把它当成历史叙事,它当然荒谬透顶。但是如果把它当成神话叙事,它就是高度成功的。因为它把复杂的事情浓缩在一个场景里,高效完成了象征叙事。为什么说神话适合用悲剧、歌剧来表演?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个原因。
说到这里,顺便说一嘴舞台剧的问题。中国导演以前也尝试过舞台剧的手法,比如那个著名的烂片《夜宴》。
《夜宴》的问题出在哪里?
当然有题材的因素,但主要问题还是食洋不化。学莎士比亚学到了亦步亦趋的地步,就显得可笑了。当葛优在电影上吟咏:“啊,是复仇的火焰让你穿越了死亡之谷,抑或是你的忧郁打动了女人的心,让她们维系着你的生命?百般算计都不如一颗单纯的心!”那谁也不可能把它从烂片的深渊里捞出来。
03
《封神》第一部有两个主题:野心和弑父。前者是莎士比亚式的,后者是希腊悲剧式的。但是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式。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就是拍出了那种庄严稚拙的歌剧感。人物高度紧张,冲突高度戏剧化,不必要的情节都大刀阔斧地删除。就像比干之死那一幕,如果加上原著中“空心菜”的情节,可能会显得有趣,但也就破坏了歌剧感。
但是这未必是创作者的本意,更像是无意识的产物。因为他们做的并不彻底,有不少内容还是破坏了这种整体性。姜子牙那部分尤其显得突兀。那段剧情明显有乱入感。倒不是说黄渤演的不好,而是说他跟《封神》的气氛根本就不搭调。所有人都是端着的,都在浓烈地叙事,只有他带着杨戬、哪吒一脸松弛地跑过来,像《冰雪奇缘》里的雪宝一样,负责插科打诨。
当然,创作者肯定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怕电影太紧张压抑了,所以塞进去一个角色负责调节气氛,这是电影工业常用的手法。但是放在《封神》这种歌剧式电影里,它就是怎么看怎么别扭。
还有,昆仑山这一段也太塑料感了,估计是拍到这儿没钱了
但是毕竟瑕不掩瑜,《封神》第一部还是成功之作。网上很多人在讨论它的意义内涵,父权制啊,政治性啊等等。还有反对者指出它的情节疏漏,胡编乱造,不尊重原著等等。其实对于这部电影来说,这些都不重要。它的优秀不在于内容深刻(其实没啥深刻的),它的失误也不在于不情节紊乱(那些“紊乱”的情节其实很多是相当优秀的)。真正重要的是形式和风格。
它用歌剧化风格拍出了一部神话电影,庄严、稚拙、浓烈,相当程度上接近到了神话的本质。要说创新,这才是它最大的创新。
0
推荐